dba行业的入门其实挺矛盾的,大多数dba岗位都是要3-5年工作经验的,而1-3年的就少了很多,像新人,0年起步的,难上加难。入行五年,今天和大家交流下对于新人找工作,如何才能避开一些“坑”。
避坑第一发:高度警惕此类岗位!
有些岗位,招的是DBA,但是实际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赫赫有名的“ERP”岗。我的起步就是栽在了这个岗位上。给某医药公司以DBA的名义,招进去,当起了ERP售后。他们的岗位内容,很可能和DBA的很相似,会有“熟悉oracle,mysql等数据库”,“会编写SQL,有良好的SQL语言习惯”,“了解数据库基本运行原理,对数据库有热情”,然后其他就是夹杂着万精油的要求了“会shell,会python”,“有数据库相关经验者优先”,再来个必杀技“ocp及相关数据库证书优先”。这些条目一摆,哪怕他招的的确是ERP的人员,也让人觉得“这不就是招的初级DBA么”,有的则直接明目张胆的挂的就是DBA的岗位。但是,实际等进去了,你会发现,工作内容很有可能就是每天接无数电话,ERP哪个流程卡住了,哪个节点不通,需要加什么新的流程。。。然后你在电话这头在数据库层面查到底数据卡在了哪一步,哪个表哪个参数值没有刷新过来,为什么没刷新过来。诚然,这的确和数据库有关,但是这类岗位更倾向于数据库开发,当淹没在庞大的业务表和繁琐的流程中,会让新手DBA很迷茫,很多情况下,发展到后面跳槽,很有可能问你oracle有哪些视图哪些表在排查数据库相关问题的时候是常用的,你都没法答出来。因为平日的工作,你业务表都来不及熟悉,更别说数据库内部自己的表了。这时候会有杠精说:那平时自己学总归能学的会,一天背一张,一年也300多张了。然而,ERP的工作,特别大公司,流程越来越细化,每天接到的电话,很有可能会磨灭你一整天的精力和时间。作为服务行业,你的周末,都可能被淹没在回复ERP问题中度过。只能说:兄台,你如果这样,都斗志满满的,能够硬熬出来熟练的DBA技术,换个平台,你的成长必然是飞快的。金子总会发光,但人毕竟不是金子,时间是贯穿DBA职业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样1到3年,你需要达到什么程度,3-5年什么程度,5年以上,又是什么程度。。。没人会来为你因为新人职位问题导致的进步达不到预期而买单。
总结:相类似的岗位还有比如:数据分析,数据清洗,XX技术支持,XX软件售后,他们很可能大量的给你渲染出来,你来这儿做的都是DBA的活儿,实际上,离DBA运维越走越远。他们侧重于数据本身在业务层面的价值体现,又或者只是一笔带过式的让你处理和数据相关的问题,又可能一点都不沾边。如果你选择侧重数据开发,可以认真的走上述的路,但如果是走运维,新人需要通过更为匹配的岗位,去快速扎实自己的数据库体系结构,扎实自己数据库搭建,数据库基本问题排查的逻辑思路,以及你的老同事共事过程中,一些好的习惯,好的经验和技巧。
避坑第二发:高度警惕此类性质的单位!
有些性质的单位,往往说出去很有面子。会让你觉得,在里面镀金以后,再去外面找工作,会事半功倍。比如国企,央企,或者开发区、科技局等背景支持下的从事非数据行业的科研企业,这些单位,你进去可以当个甲方。但是请务必警惕。
甲方,在dba行业,可能超过半数,其技术含量是低于乙方的。甲方负责找项目扩大自身,乙方负责跟着甲方的步伐,辅助甲方做大做强。换句话说,甲方可以不会用兵,但是得会用人(乙方)。而这个特质,在上述国企,央企及相关企业,他们招人走的编制考试,涉及到DBA本身技术方面的考核,很少。相较于乙方更侧重行政。而DBA操作的底气不是你制定的规章制度有多规范,而是过硬的技术,带来问题发生时候迅速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从而灭火。可能有些岗位是非编制的合同工,进去对技术有要求。但是实际操作,都是乙方来,因为一旦出了问题,谁操作,谁主责。而随着项目越大,责任越大,那原厂出手的概率也越大。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小问题乙方来,大的问题原厂来。那你干嘛呢?你主要负责陪同,负责本次问题,本次操作的总结性报告,然后把这些乙方干的活儿,在项目汇报中和自己领导汇报。文职属性的提升,必然带来技术属性占比的下降,很有可能你会忙于新项目的开展和老项目的总结,天天忙着文案,文档总结,归类,开会汇报。三年下来,你的每个项目,都可能吓死人的精彩。但是技术层面,你却没进步。这类工作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他本身。他本身是个好工作,收入待遇不差,又很体面。但是作为新人DBA,容易被温水煮青蛙,会让新人有个错觉:就这么一直干下去也不错,反正算是个铁饭碗。后面也可以往项目经理或者管理类转。如果当前,你的岗位或者你的家庭足够给你买车买房,可以轻松还贷款,没啥忧虑的去迈入婚姻,那躺平了就这么干到退休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首选项!但如果有这条件,老老实实考个公务员上岸,或者自己多提高下学历,去涉及更新的领域多好。也的确想不出什么理由要从事这类救火的高危运维工作。热爱算么?如果你的经济条件,不符合上述,那你更清楚,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并且,不管往技术转,还是管理转,但凡和技术沾了边,那自己的技术总得拿得出手。技术不行,后面作为管理者,又如何去判断和决策技术类相关问题呢?
总结:DBA行业,想要体面稳定,技术又提升的快,新人可以优先考虑那些校招的大企业,校招的企业学校本身已经为学生把过关了,又有很多学姐学长可以问,以后入职,也能帮衬,上上之选。如果又是银行类企业来招聘dba的岗位,给出机会去实习工作,那是优上加优。不过这类学校本身也肯定足够优秀了。
避坑第三发:这类乙方单位需要擦亮眼!可能有沙砾中的珍珠和黄金!
作为服务性质的岗位,DBA很多都是乙方。为甲方公司提供服务。市面上大大小小的乙方单位很多很多,而包中包,包中包中包。。。也就是俗称的乙方的乙方。。。也是家常便饭。这些单位不要一味的不考虑。很多乙方的乙方,的确由于公司实力达不到甲方要求,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商做中间人。很多这类单位的福利待遇可能不算太好,但是他们的人氛围很融洽,团队也较为年轻有活力,为了能更好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从初级到高级的人员配置都会较为全面。也会较为注重学习和传承(不重视也不行,毕竟待遇不咋地,人流动快,只有学了快速沟通,互相学习,老带新,大带小,才能合众人之力,快速培养出一批新人来胜任工作,或者是填之前走的人的坑。)新人dba可能在这类单位,干的活比较杂,但是相较而言,都是和运维相关的内容较多。比如可能会给你培训网络,主机这类和数据库无关的,但是对于打牢基础还是很有用的。而且上面也讲了,很多甲方的操作会让乙方来做,如何避免背锅,规范操作,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是乙方的必修课。对于DBA来说,规范操作很多时候能够避免很多锅,甚至能够拯救职业生涯。但是此类单位的人才竞争也很明显,有些单位是直接和培训机构合作的,有些是校企合作的(这类可能较多在大中专院校),好好比对目标公司的“口碑”,比如日常工作操作是否规范,用人是否合理,是否无止境的义务加班,或者莫名克扣工资,是否有好的升职机制(很多乙方因为新人不停的招,老人带新人,所以老人有上升的岗位,慢慢走向技术+管理的方向),还有最重要的,五险一金,六险一金这类福利待遇。
总结:其实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乙方,对于新人来说,好的乙方单位,往往能学到更多。有人说核心的东西乙方看不到,操作不了。但是我想说,dba行业核心,就是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出了问题,大多数都是乙方操作,这些机会都是很好的。不存在甲乙方“核心隔离”的理论。因为太过核心的dba操作,他们最后还是会找原厂,而找原厂,稍微用用关系,活络一下人际,也能够学习到其中操作经验。很多大型的数据库方向的乙方单位,比如某墨,某亦等,都是乙方单位中上上之选,数据库行业的大佬云集于此,体制完善,薪酬可观,而且又是很多活动的发起者,上车不会亏。(最主要他们自己也承接了很多技术培训,资源多多)。后面想到了,我再补充,希望能给新人DBA一些参考。至于那些已经踩了坑的DBA,奉劝大家鼓起勇气,赶紧脱坑,走向正轨,越怕跳,越难跳,后面只会是死循环,网上有很多初级中级DBA必知必会的技能列表,搜一下看一下,自己比对下自己,在3-5年这个黄金期之前,攒够技术,迅速提升,这才是正理!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