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终于把跨年的热剧《繁花》看完了,剧里面诸多角色各自迎来各自的结局。虽然早就有了预期,宝总不会和汪小姐在一起,但是仍然还是为之惋惜。一个曾经是外滩27号的小汪,一个曾经是是思南路上的阿宝,互相成就又相爱相杀。也许宝总不是汪小姐最好的客户,但一定是她付出最多的客户。有那么几个桥段,甚至让我想起自己当DBA时,服务过的业务同事。
同事A,教培行业人力资源部
彼时的我,是一个刚入公司的萌新,工作时长也不够一坤年。刚刚开始对DBA这个岗位有点心得,却又总想着跃跃欲试做点大的。当时和我对接最多的,是HR部门的一个女生,她年纪估计和差不多,作为部门资历最浅的员工,很多其他同事都不愿意做的事都交给了她。也许是两个萌新没有什么历史包袱,我很多大胆的想法,她也都无比支持。
上一任DBA留下的备份方式是Oracle数据泵,但是每次往测试环境做恢复测试的时候,总要折腾几个参数,尤其是我那会对数据泵几乎没有什么使用经验。于是我跟业务部门说,要不以后咱们都改RMAN备份吧。业务部门的同事并不了解这两种区别,A却十分积极响应,我们俩在那段时间里,做了很多备份恢复测试。每次我把数据还原到测试环境,她总会积极地去验证。经过多次全备、增备、全量恢复、指定时间点恢复测试之后,我和A最终交给业务部门一项报告,主要内容是:
- RMAN作为物理备份的手段,性能比数据泵要好
- RMAN可以实现增量备份和归档日志备份,还原时间点更灵活
- RMAN可以通过一个catalog服务器,实现多个数据库实例的备份管理
- 数据泵作为逻辑备份,可以作为次要手段保留,用于表空间或者表级别的数据导入导出
这份报告最终给到了两个部门领导,大家评估之后,最终将RMAN作为人力系统的备份恢复手段,而且后续我也将RMAN逐步替换了其他实例的数据泵,成为了全公司Oracle标准备份恢复手段。又过了大概一个财年,负责HR系统的同事调岗了,A顺理成章接管了HR系统,级别也从专员升到了主管。——不过,我没有什么晋升,至多只是在HR部门团建的时候邀请过我。
然而,等到她当了主管之后,我们的矛盾反而多了起来。周一跟我说XX功能跑得慢让我优化,周二跟我说磁盘容量怎么总报警,周三跟我说集团领导要看报表让我支持一下。直到有一个财年伊始,领导要看过去3年所有教师的薪酬和课时报表。当晚跑报表的时候,temp表空间不够了,又没有自增,报表毫无意外地没出来。第二天A受到了直属领导的严厉批评,随后就是我和她吵了一架,我跟她说,这么大查询没有提前跟我说,也没有扩容,她说我不够专业。
吵过一架之后,最终两人形同陌路。过去用电话沟通的事情,全都改为了冰冷的邮件文字。直到后面,我离职跳槽,两个人都没有再面对面说过一句话,后来我听老同事说,她没多久也跳槽去了其他公司,据说职级还升了。
繁花嫩叶,两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终究要奔赴各自新的码头。
同事B,金融行业审计部
和B的故事,就没有A那么热血澎湃了。审计部的同事,总是给我一种做事情很保守又很严谨的感觉,B也确实符合这种刻板印象。
每年的IT审计,数据库都是大头,外审都要驻场2个月以上,这期间就有各种材料要求我反复确认提交。作为审计的外行,我也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什么事情都得和审计部门同事确认。而B当时是跟我们对接的审计部同事,每年那两个月,她恨不得要搬电脑到IT部门办公,生怕我们谁一句不经意的话,她就得用好几倍的努力圆回去。
有时候要取一些生产环境的日志和数据,就得避开业务高峰期,通常就得下班以后进机房去查。往往查完都已经过了饭点,这时候B会跟我一起去公司附近的面馆,吃的不是排骨年糕,而是一人一碗热汤面,边吃边吐槽外审的各种奇葩要求。我为了怕麻烦,都是让她买单开发票,加班餐报销的流程实在是太麻烦。而这期间,B也会跟我复盘,我在过去一年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 所有的登录日志都必须保存好,甚至备份,这不仅仅是为了审计,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 给业务部门的权限,一定要越少越好,仅仅够业务日常使用,多一个权限就多一个雷
- DBA日常可能有些紧急情况会绕过流程,事后一定补个流程单
- 对公司外部人士谨言慎行,相关工作以外的工作内容一句话不要说
因为那段时间频繁在公司附近一起吃饭,甚至我俩之间有了八卦。但是平心而论,我和她真的只是比较熟的工作关系,偶尔有点暧昧气氛,都会很有默契地转移话题。年底审计一结束,和她之间的交集立刻又少之又少。偶尔在楼里见面,大家也只是闲聊几句。——当然新的八卦也有了,我和她“和平分手”。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和B最后一次打交道,是我离职之前的审计。她仍旧是一边吐槽着我的工作,一边审核我的系统权限和日志。完成之后,我俩分别签字确认,事情也就算告一段落。那天晚上,我唯一一次请她吃饭,她问我为什么要离职,我的答案也很简单,上不去。如同成不了成不了汪科长的虹口小汪,离开这个看似风光的外滩27号,才是我的归宿。而B在IT审计这里慢慢做出成绩,也获得了领导认可。离职以后,大概率以后也不会再有交集,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
繁花似锦,无论留下还是离开,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同事C,地产行业销售部
和C的相识,源自一次不同寻常的业务沟通。彼时我已经工作多年,而C却是一个应届毕业生。
有一天公司内网的聊天工具,一个其他城市业务部门的女生,突然问我:“领导(城市公司的同事喜欢这么称呼总部同事),请问XXX系统数据出问题了怎么办?”这个系统不是我管,也仅仅是后台数据库我运维着,更没有改数据的权限。于是我告诉她,可以联系XXX同事,他是这个系统的负责人,我只是负责运维数据库,具体业务数据我没有权限。隔了一会,她又问我:“我们真的很着急,那位领导又联系不上您能帮我改一下数据?”这个显然是不合规的,我只能找到负责那个系统同事的直属领导,拉个群让他们自己沟通。在相关领导同意之后,我才帮她跑了一条update语句。
事情结束之后,我好奇问她,为什么这事会找到我,她说入职的时候新员工培训见过我,当时我说自己负责公司数据库管理,愿意为大家服务。我这才依稀记起这个女生,因为我们新员工培训社招和校招往往一起。但是实际课程和课后活动,还是社招和社招,校招和校招。所以虽然课堂上有过交集,但是并没有直接接触,我们找到当时新员工培训的群互加了微信。
后面一段时间里,C问了我很多有关公司IT部门的规范和流程。我这才意识到,新员工培训的时候,有关IT部门的培训几乎没有,所有和IT部门相关的工作内容,都是老员工和新员工口口相传。
也许是做销售的人又总是大胆积极,终究有一次在对接客户时没有规范使用系统,挨了领导的批评,这时候她求助我,到底该怎么办,于是我又花了一些时间,去给她讲系统运维的一些东西:
- 作为DBA,是不可以直接修改业务数据的,只有获得业务部门和IT部门相关领导批准
- 业务数据包含敏感信息的时候,导入测试环境必须要脱敏
- 生产和测试严格隔离,既有网络的,又有数据库权限的
最后,她用我给她的IT制度规范,拼凑出一篇检讨书。我不仅仅当了小汪,还附带把金科长和爷叔的活也都干了。只是这个小阿宝,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为宝总。这件事请之后,我和她聊天的内容也不再仅限于工作。C和我说,什么时候来她所在城市,带我去某某地方玩玩。虽然凯迪拉克她送不起,但是一盒她所在城市的特产美食,还是能管够的。
离职以后,我们慢慢不再联系。从她朋友圈动态看到,她后面有了男朋友,慢慢开单有了业绩,但终究躲不过地产行业的那一刀。不久之前,我去到她所在的城市,去到了她曾经说要带我去玩的地方。朋友圈里,C为我的照片点了个赞。我翻了翻她的动态,她已经离职不再做地产销售,转型去做其他岗位了。
繁花若烬,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伴随着一个行业的崩塌之中无声落幕。
后记
落笔一刻,我本想把三段故事分别对应玲子、汪小姐和李李,可是越往后,越发觉得,三个故事对应的都是汪小姐和宝总,而我又是小汪。索性改了标题,就让我这个虹口小汪,继续给新的宝总们服务吧。
革命友谊,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之一。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