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约1300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昨天说TiDB因为开源形象使用户付费困难,那么同样开源的OB是不是有相同问题?
在表达个人观点之前,大家不妨选择一下自己对OB印象最深的标签是什么?
一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知道埋头苦干,按自己意愿研发产品;
优秀企业,还能兼顾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产品和市场策略;
卓越企业,在自己不断壮大过程中,提前布局消灭(潜在)竞争对手。
OB在墨天轮上展示的口号“让数据管理和使用更方便”,我认为就方便性,相比TiDB还是有些差距的。起初我觉得OB是选错了口号,但分析下去,是我太年轻了。
OB出身阿里孕育的蚂蚁金服,经过“全球最大IPO上市失败” 以后,大家应该都知道蚂蚁是何等精明的企业,所以不要怀疑OB会做无意义的事。
阿里最懂营销(没有之一)
好好的双十一,兄弟们聚会喝酒吹牛逼的日子,硬生生被搞成了“购物节”。
数亿平凡小老百姓在这天晚上被折腾得鸡飞狗跳,无数兄弟只能抱着钱包躲在角落,看着媳妇因为抢购失败马上暴发而瑟瑟发抖。
然而阿里当晚还搞一个天猫交易量实时展示,“几秒突破了100亿!几分突破了1000亿...”
这一夜吃瓜群众一阵阵热血沸腾,对天猫的关注度甚至盖过了历年春晚..第二天还和同事激情分享天猫战果,自己昨晚为之贡献了几千几万的大洋等等。
10天后,看着堆积如山的快递和完全用不到的物品时,下定决心“剁手”以后绝不上当!然而来不及了,双12马上到了!!!
OB的品牌与营销
早期OB被宣传为“蚂蚁金服自主研发”+“支持支付宝双11交易”,靠阿里、双11巨额交易量,每年都不愁热点,逐步打开了市场知名度。
2020年11月,PingCAP 以“开源分布式数据库”的形象用5年时间积累了广泛的开源社区受众,并完成了2.7亿美元的D轮融资。
威胁...OB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同时也看到了TiDB开源模式的收益。
必然经过一系列考虑、决策,次年6月,OB开源了!这不仅是冲击了TiDB的立命根基,同时也收割了TiDB用6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部分)开源社区成功果实。
而后超1500台服务器打榜TPCC,大肆宣传国产数据库“超越Oracle”实现“TPCC世界第一”,建立市场认知的高度,为冲击高端市场做铺垫。
虽然这次TPCC测试在成本和业务模型上都被行内人提出论据质疑,但挡不住大众市场就吃这一套。
既然是砸钱的游戏,腾讯自然不会缺席,于是2023年榜一大哥“轻松”易主~。
腾讯直接用真金白银把“TPCC”给干废了(看起来,只要有足够多的服务器,用合适的测试模型,TPCC可以没有上限)所以短期应该不会再有人去打榜了,除非大幅降低物理成本。腾讯和OB的打榜行为让人们见识到了国产数据库竞争是如此简单粗暴和血腥...
OB最新的slogan“海量记录比比算数”,总觉得怪怪的,谁家的数据库不是笔笔算数呢?这不是数据库的基本ACID特性么。但想到它是在配合金融行业策略,那也说得过去吧。
另外,这个口号想必“海量数据”绝对是躺在床上举着四肢赞成吧~~~
写在最后
从个人角度看,开源仅是OB的一个标签,并算不上他的品牌形象,并且OB商业版中很重要的一块“Oracle兼容性”并没有开源。所以,OB开源用户付费意愿或许没有TiDB那样困难。
然后,这一波分析下来,发现OB的开源更像是针对TiDB的定点清除计划;所以回头看墨天轮上OB的标签“让数据管理和使用更方便”就像是“提前放一辆车堵上TiDB的消防通道”。
商场如战场,在迷雾之中处处暗藏杀机。
END
扫码关注支持一下
点赞、在看、转发,也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