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二、本地事务
1. 在单个数据库的本地并且限制在单个进程内的事务;
三、全局事务(DTP模型)-标准分布式事务
全局事务(DTP模型)--XA
1. XA是由X/Open组织提出的分布式事务的规范。XA规范主要定义了(全局)事务管理器(TM)和(局部)资源管理器(RM)之间的接口。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都是实现了XA接口的。
2. XA接口是双向的系统接口,在事务管理器(TM)以及一个或多个资源管理器(RM)之间形成通信桥梁。
3. XA之所以需要引入事务管理器是因为,在分布式系统中,从理论上讲两台机器理论上无法达到一致的状态,需要引入一个单点进行协调。
4. 由全局事务管理器管理和协调的事务,可以跨越多个资源(如数据库或JMS队列)和进程。全局事务管理器一般使用 XA 二阶段提交协议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四、两阶段提交(Two Phase Commit)
两阶段提交协议(Two-phase commit protocol)是XA用于在全局事务中协调多个资源的机制。
TM和RM间采取两阶段提交(Two Phase Commit)的方案来解决一致性问题。
两阶段提交需要一个协调者(TM)来掌控所有参与者节点(RM)的操作结果并且指引这些节点是否需要最终提交。
五、JavaEE的分布式事务实现
1. JTA(Java Transaction API):面向应用、应用服务器与资源管理器的高层事务接口。
2. JTS(Java Transaction Service):JTA事务管理器的实现标准,向上支持JTA,向下通过CORBA OTS实现跨事务域的互操作性。
3. EJB:基于组件的应用编程模型,通过声明式事务管理进一步简化事务应用的编程。
优点:
简单一致的编程模型
跨域分布处理的ACID保证
局限:
DTP模型本身的局限
六、标准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的利弊
优点:
严格的ACID
缺点:
效率非常低(微服务架构下已不太适用)
1. 全局事务方式下,全局事务管理器(TM)通过XA接口使用二阶段提交协议( 2PC )与资源层(如数据库)进行交互。使用全局事务,数据被Lock的时间跨整个事务,直到全局事务结束。
2. 2PC 是反可伸缩模式,在事务处理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一直持有资源直到整个分布式事务结束。这样,当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2PC 的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系统可伸缩性会变得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