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今年将深入落实“人工智能+”行动
加大研发力度,创新应用场
成都企业正在全力拥抱AI
创意信息作为成都高新技术代表企业
于近日接受《成都日报》采访
畅谈人工智能产业机遇下的发展与规划
以下为报道原文: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从首个“成都造”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亮相,到郫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群众体验政务服务接入DeepSeek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再到“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的目标……从科技前沿、产业升级到社会治理、民生百态,这个春天,成都人工智能是当之无愧的焦点。
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将深入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加大研发力度,创新应用场景,成都企业正在全力拥抱AI,产业也由此焕“新”加“数”。
踩着人工智能发展时代节拍
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在成都市高新区的30多个居民小区里,高、低压配电室内安装的智能终端,让原本需要人工管理的配电房升级为无人值守。这样的改变,可以实时掌握用电需求,让电力调度更加科学合理。
“这就是我们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助力城市治理的缩影。”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震向记者举例说。实际上,创意信息在城市治理方面,已为多地政府部门搭建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微脑三脑协同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数据驱动的治理闭环。
自1996年成立以来,创意信息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已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数字化转型全栈核心能力的企业之一。政务之外,公司已为能源、运营商、金融、交通等领域近1000家大型政企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或将成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元年。踩着人工智能发展时代节拍,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公司的大数据平台上嵌入AI计算层,支持实时流数据的在线学习,构建AI原生的数据架构,实现算法模型快速生成、调优与部署。公司还拥有AI算法超市,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视觉计算、知识图谱、多模态等上百种算法,结合大数据能力,精准满足客户场景化需求。”王震透露说。
日前,创意信息的格致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成为成都8款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AI大模型之一。该模型可帮助行业客户快速完成数据智能治理,高效形成数据资产目录,为数据资产运营与应用生成奠定基础。王震介绍,目前,基于该模型的智能审批、政企助手等产品已在政务领域应用,企业侧的知识管理、智能客服等场景也在逐步落地。
落实“人工智能+”行动
更多企业“跑起来”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群体智能等未来产业”……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都正在超前布局。
政府指向明确,不少科技企业也加快“跑起来”。
记者了解到,来自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成都造”“贡嘎1号”人形机器人最新迭代产品将于6月面世,将应用在家庭康养领域。市两会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就在委员·局长面对面咨询活动上寻找“场景”。“这次‘面对面’,我先后拜访了成都文旅、科技、应急、城管委、口岸物流等领域的负责同志,希望从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尽快推动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生产。”
去年“双11”,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电商客服机器人毕昇,助力艾玛科技集团以30人客服团队撬动3亿元营收。今年,晓多科技成功接入DeepSeek领先的通用大模型技术,以“双擎驱动”的模式,打造行业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机器人从“对话者”到“推理者”的升级。据晓多科技中国区总裁谭亚军介绍,2025年,公司将以“AI深化+全球化拓展”为战略方向全面出海,聚焦技术赋能与新兴市场布局,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日前,与创意信息的格致大模型一起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的,还有成都企业潜在人工智能的行者AI多模态大模型、它思科技的Tasi-Chat大模型。截至目前,成都已有8款AI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