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在国家政策强力驱动和技术自主化需求下迎来爆发式增长,产品价格与市场格局也呈现显著变化。本文结合行业动态与采购趋势,解析当前信创产品的价格驱动因素,并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策略建议。
一、市场趋势:政策、技术与需求的“三驾马车”驱动
1. 政策催化下的规模化采购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信创相关政策逐步细化,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自主可控目标,并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国产替代。2024年信创采购中,“2+8”行业(党政、金融、电信等)占整体市场86%,其中金融和党政领域采购金额遥遥领先,教育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 区域分布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如浙江、上海、北京)因技术集聚效应和政策先行优势,占据采购主力地位;中西部地区则随信息化建设加速,需求逐步释放。
2. 技术成熟推动成本下降
国产技术突破: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领域持续迭代,例如华为鲲鹏、龙芯等国产CPU性能提升显著,海光通过x86授权实现生态兼容,降低了用户迁移成本。 生态整合加速:信创产品从单一软硬件向“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例如,2024年采购中,包含操作系统、迁移服务的整机采购占比大幅增加,减少了单独采购的适配成本。
3. 需求结构多元化
从党政向全行业渗透:除传统政务、金融领域外,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的信创试点加速落地。例如,2024年多所高校新建信创实验室,推动教育领域采购金额激增。 技术应用深化:云计算、AI等新兴技术需求增长,带动信创云、分布式数据库等产品价格竞争加剧。据预测,2026年信创云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速超30%。
二、价格驱动因素:成本、竞争与采购模式变化
1. 技术成本下降与规模效应
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量产能力提升,叠加生态适配优化,显著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例如,龙芯等厂商通过自研指令集减少专利依赖,长期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AI技术的引入进一步优化算力效率。如DeepSeek开源模型通过算法优化降低推理成本,间接推动相关信创产品价格下行。
2. 市场竞争加剧
新玩家涌入:信创产业链从核心软硬件向全生态扩展,华为、阿里云等巨头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抢占市场份额,倒逼中小厂商降价以维持竞争力。 国产替代加速:在金融、电信等领域,国产数据库(如崖山数据库)逐步替代Oracle等国际品牌,价格竞争成为关键手段。
3. 采购模式转型
从分散采购到一体化采购:2024年超过60%的采购项目采用“硬件+软件+服务”打包模式,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例如,整机厂商直接预装国产操作系统,减少用户二次适配费用。 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随着产品成熟度提升,企业采购更关注性价比和长期服务能力,价格透明度提高。
三、采购策略:把握趋势,优化成本
1. 优先选择一体化解决方案
通过集成化的软硬件采购,减少适配成本和后续运维投入。例如,选择提供迁移服务的ERP系统供应商,可降低实施风险。
2. 关注区域政策与补贴
东部地区采购规模大但竞争激烈,可争取地方政府补贴;中西部地区需求增长快,可提前布局以获取价格优势。
3. 注重生态适配性
选择兼容性强、生态完善的产品(如华为欧拉OS、阿里云数据库),避免因技术孤岛增加隐性成本。
4. 长期规划与技术迭代结合
根据行业需求变化,分阶段采购。例如,教育领域可优先建设实验室基础硬件,金融领域则需关注核心系统迁移的稳定性。
结语
信创产品的价格趋势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主导,技术成熟与生态完善是长期降价的核心动力。企业和机构需紧跟政策导向,结合自身需求灵活调整采购策略,在保障安全可控的同时实现成本优化。未来,随着AI、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信创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价格竞争与创新空间。
PS:因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加个“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点“在看”❤支持一下👇
文章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文章转载自信创瞭望台,如果涉嫌侵权,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