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1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1
暂无图片

21天入门openGauss的学习体会

原创 秋天的最后一片枫叶 2021-12-23
679

      第一次接触到openGauss还是缘于那次看了盖国强老师和李国良老师的那次视频直播,盖老师介绍oracle的一些特性,李老师来说openGauss的相对应的一些特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的两者的优势和差异。通过观看直播,使我对openGauss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当时就想,以后有机会了,要学习一下。真是天赐良机,没几天墨天轮社区就开展了21天学习openGauss的活动,不但可以学到技术,考试合格还有证书可以拿到,并且还有丰厚的奖品。果断报名参加了学习,起初还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等到21天的时候,发现自己真坚持了下来,下面来说说这21天都学习了什么。

     第一天,学习openGauss数据库创建表、插入记录、查询记录和删除表基本使用。这些和别的类型数据库没什么差异,如果有别的数据库基础的话,这个还是很容易的。

     第二天,学习openGauss数据库查询、更新和删除基本使用。第二天的内容和前一天差别不大,还是很so easy的。

     第三天,学习openGauss创建数据库、修改数据库属性和删除数据库。这天的学习也还比较OK,主要是学了几个命令吧,通过"\l"查看到数据库,“\c+数据库名“进入到某个库中,当然还有CREATE DATABASE、DROP DATABASE、ALTER DATABASE这些命令,比较直观,容易学会。

     第四天,学习openGauss创建角色、修改角色属性、更改角色权限和删除角色。“\du”可以列出所有数据库角色,“CREATE ROLE rolename IDENTIFIED BY 'passwd';”通过此命令可以创建角色。可以在创建过程给角色加上有效期这一点也还是很方面的。这天的内容还是很容易上手的。

    第五天,学习openGauss创建用户、修改用户属性、更改用户权限和删除用户。这一节课的命令和上一节课的差不多,还是很容易学会并进行运用的。

    第六天,学习openGauss创建模式、修改模式属性和删除模式。学完这节课,可以把用户和模式放在一起说说二者的关系。用户是用来连接数据库对象。而模式用是用创建管理对象的。一个模式只能对应一个用户,而一个用户可以访问不同的模式。

    第七天,学习openGauss表空间的管理。表空间用于管理数据对象,与磁盘上的一个目录对应。这节课主要学习了,”CREATE TABLESPACE tname RELATIVE LOCATION 'tablespaceurl/url';”可以创建默认路径下的表空间,“\db”查看表空间,”DROP TABLESPACE IF EXISTS tbname”,可以删除表空间。

    第八天,学习openGauss分区表,分区表是把逻辑上的一张表根据某种方案分成几张物理块进行存储,这张逻辑上的表称之为分区表,物理块称之为分区。分区表是一张逻辑表,不存储数据,数据实际是存储在分区上的。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范围分区,如何查看分区上的数据、重命名分区、删除分区、增加分区及修改分区属性。

    第九天,学习openGauss普通表索引,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使用索引可以提高表的查询速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创建索引、重命名索引、设置索引不可用、修改索引表空间、重建索引、删除索引等操作。

    第十天,学习openGauss分区表索引。通过本节课主要学会了 如何创建分区表索引、如何创建创建GLOBAL分区索引、如何修改分区表索引定义、重建索引分区、删除索引等日常操作。

    第十一天,学习openGauss视图。视图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拟的表。数据库中仅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通过本节课主要学会了 如何创建视图、修改视图、删除视图等使用。

    第十二天,学习openGauss定义数据类型。常用的数据类型有,复合类型和枚举类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如何创建复合类型和枚举类型,这种数据类型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场景的应用。

    第十三天,学习openGauss导入数据。可以通过文件将数据导入表中,也可以通过文件将数据导入表中,还是很灵活的。可以满足,不同服务器间的数据导入导出。

    第十四天,学习openGauss导出数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如何导出数据库、如何导出模式和如何导出表。

    第十五天,学习openGauss定义存储过程和函数。通过本次学习,掌握了如何创建存储过程、调用存储过程及删除存储过程。同时还学习了创建函数、修改函数定义及删除函数。通过学习总结出,如果需要返回值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函数。如果需要执行一些脚本的时候用存储过程。

    第十六天,学习openGauss事务控制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了如何开启事务,事务的隔离级别,只读事务和读写事务,可以进行事务提交和回滚操作。也可以建立保存点,回滚保存点和删除保存点。

    第十七天,学习openGauss定义游标。为了处理SQL语句,存储过程进程分配一段内存区域来保存上下文联系,游标是指向上下文区域的句柄或指针。借助游标,存储过程可以控制上下文区域的变化。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了如何建立一个游标,如何通过游标抓取数据,如何在VALUES子句中,用一个游标读取VALUES子句中的内容。

    第十八天,学习openGauss触发器。触发器是对应用动作的响应机制,当应用对一个对象发起DML操作时,就会产生一个触发事件(Event),如果该对象上拥有该事件对应的触发器,那么就会检查触发器的触发条件(Condition)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触发条件,那么就会执行触发动作(Action)。触发器主要用于监控某些对表的更改该操作。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了,如何给某个表添加触发器,如何更新触发器,如何删除一个触发器。

    第十九天,学习openGauss收集统计信息、打印执行计划、垃圾收集和checkpoint。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到如何收集统计信息,如何打印执行计划,打印计划输出分为JSON格式输出和默认格式输出。还学习了

垃圾收集及事务日志检查点。

    第二十天,学习openGauss全文检索openGauss提供了两种数据类型用于支持全文检索。tsvector类型表示为文本搜索优化的文件格式,tsquery类型表示文本查询。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了tsvector和tsquery两种类型全文检索的使用。

    第二十一天,学习openGauss存储模型-行存和列存行存储是指将表按行存储到硬盘分区上,列存储是指将表按列存储到硬盘分区上。默认情况下,创建的表为行存储。

行、列存储模型各有优劣,通常用于TP场景的数据库,默认使用行存储,仅对执行复杂查询且数据量大的AP场景时,才使用列存储。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了如何创建行存表和列存储表。同时也了解到行存储比列存储更占用空间、列存储查询效率比行存储效率更高、行存储插入速度比列存储更快。

    以上就是这21天学习的内容,非常感谢墨天轮和openGauss举办了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又多掌握了一种数据库的使用。openGauss一定会更好,欢迎小伙伴一起来学习。

「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和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关注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为墨天轮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墨天轮),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墨天轮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墨天轮中有涉嫌抄袭或者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墨天轮福利君
暂无图片
3年前
评论
暂无图片 0
您好,您的文章已入选合格奖,10墨值奖励已经到账请查收! ❤️我们还会实时派发您的流量收益。
3年前
暂无图片 点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