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两天的下午参加由openGauss 社区、Gauss 松鼠会、云和恩墨联合主办的“8小时玩转 openGauss 训练营”主题活动迎来第三期的openGuass培训。
由于之前只是听说openGauss数据库,还真没有具体去了解过。通过这次8个多小时的学习,总的感觉来说还是收获不少。至少对openGauss数据库的发展历程、特性及核心技术、及社区发展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其中课程中还有不少实操场景,总的来说openGauss数据库本身有些亮点还是很出乎意外的。
这两年也了解过其他国产数据库,比如TiDB、Oceanbase、TDSQL、GoldenDB等的体系架构及特性。关于openGauss有几个本人认为比较NB的特性。
-
相对于PG的体系架构丰富了不少,我玩postgreSQL应该从7.1版本就开始了,后来一路升级到8.3,到9.4之后就没怎么接触过了。首先openGauss将PG的进程换成线程模型,这个是个很大的改善,这样子效率肯定高不少。还有后台辅助进程增加了不少,将之前的后台进程拆成了多个辅助线程,效率、开销、耦合性及维护性都会有不少的改进。
-
多存储引擎,估计华为也花了不少精力,不管这个功能的稳定性和健壮性,这个功能肯定是未来数据必有的趋势。行存、列存及行列混合存储。针对于不同的业务数据存储需求可以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以后的为提供HTAP数据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高可用方面中极致RTO,这个确实强悍。这个10秒基本上跟Oracle的ADG的切换差不多水平了。新版本还引入了Paxos协议自选主,比较且待这个的RTO时间能到到多少。目前原生分布式数据库RTO目标小于30秒。
-
安全性方面有很多的优势,全密态等值查询原理、账本数据库等功能。至少在安全性方面从起步就放在内核里面了,这也是个很大的优势。
-
AI运维这块也是个人认为很突出的功能。虽然没实际用过,从老师讲解下来确实是很强大,这会解放数据库管理员很多的劳动力,自带机器学习功能及参数自动调优等等。同时也了解到云和恩墨也有zCloud这样的统一运维平台来管理openGauss及其他数据库。
整体感觉下来openGauss是在集中数据库框架下,基于PG92内核,安全性和稳定性比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要好。从现有关系型数据库迁移过去,跨度不是很大,推进起来比分布式数据库要容易。CM这块框架是设计出来,以后估计会衍生出更多的功能。性能诊断方面工具相对于PG算是非常的犀利了,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性能数据被挖掘出来。期望在计算和存储的扩展性方面有更多的特性。也希望有一天能加入到openGauss一起将其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