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啥公众号发文那么频繁,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我发文是想让自己保持思考,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很难保持三四十岁时的那种思想锐度了。我希望把我昏聩混日子的时间往后推一推,所以给自己下达了一个任务,每天想一些事情,并且通过公众号做个总结。
今天如果还发一些数据库的文章那就有点矫情了,因为从昨天下午和一个数据库厂商交流完之后,我就很难静下心来想技术的问题了。这场经历了三年的事件终于平息了。现在正如罗斯福当年所说:“除了恐惧本身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可以回归本源了,我们可以回到2019年春节前那个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日子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在利用自媒体散播各种恐惧,我不是医学专家,不懂什么叫自限性疾病,什么叫乙类传染病。但是我知道人类自从启蒙了科学,那么科学最终还是会战胜一切愚昧的。后疫情时代到来后,最大的疾病已经不是奥密克戎,而是基于恐惧的各种心理疾病,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纵容这种思想的肆意传播。
从清零到动态清零到共存是必然的过程,也是无奈的选择,我们无需过多的去批评与反思以往,因为专业的事情只有专家说的清楚。就像现在今日头条总是给我推的一些稍微懂点数据库的人写的数据库评论的文章,读起来总是觉得差点什么。我想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发声之后,一切都会变得明明白白的,科学的东西是最容易分清楚黑白的。
迎接后疫情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流通和沟通,昨天在一个航司的客服群里,有些朋友在晒今年和这些年的飞行记录。我也看了一下航旅纵横,里面有接近900个飞行记录,飞行时长2372小时,飞了148万多公里,但是今年的飞行历程寥寥无几。黄码,红码,静默,居家隔离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大多数的会议和交流也都在线上完成。
虽然线上交流也是大有益处的,但是有些细节的技术问题还是需要面对面交流才能谈的更为透彻。就像昨天和一个数据库厂商的技术人员的面对面交流,很多以前通过电话会议都没有了解透的技术问题自然而然的谈的很透测了。我想今后这种线下的交流也会常态化了,各种沙龙和会议也可以线下搞起来了。我们公司现在在南京,坐落在秦淮河畔,是个朋友聚会,技术交流的好去处。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路过南京的时候到公司来坐坐。
尽快调整好心态,忘记新冠,忘记核酸,忘记健康码,关闭大数据行程卡,回归2019是我们自己和政府在后疫情时代需要尽快做的事情,不过很多事情是有惯性的,需要大家耐心再等一等。心里调整将会在随后的时间里伴随我们很长时间,我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忘记了新冠,就像当年忘记非典一样。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