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个领域。
从这次的会议内容来看,面对目前受疫情所影响的中国经济,中央高瞻远瞩,冷静审视,并没有采取2008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也没有采取美联储的联系降息措施。而依旧将重拳砸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此次不同的是,基础建设不再是传统基建、“铁公机”等,更多的是面向了新兴技术行业和前瞻科技领域。像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无疑是对IT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与人工智能早已多次出现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不同,“大数据中心”是首次在中央工作会议中被提出。大数据中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新能源,比石油还重要。此次“新基建”出台之后,得到了全国各大城市的积极响应,拿深圳举例,在中央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文件中明确: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通过国产化、自主可控技术构建大数据中心
自2010年以来,我国IT产业进入加速度阶段,我们从过去的“IOE”的国外垄断体系中逐渐走出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我们借助全世界蓬勃发展的开源技术时代,逐步实现弯道超车,从拿来主义,到向开源社区贡献,再到自发开源项目,到对技术原理的源创新,整个过程非常迅速。
如果说传统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非常大的差距,那么在新兴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领域,我们已经积累的可以走在世界先进行列的技术与人才储备。
大数据中心的成败在分布式数据库这一新高地的角逐
在今后,掌握了大数据,才能决定企业盛衰,国家安邦定策,社会欣欣向荣。而大数据的核心在于她的软件平台。一个好的大数据中心,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软件平台架构。在过去,这一领域是国外占据优势地位的MPP架构和Hadoop架构,这些架构越来越多的表现出一些缺憾。
而随着分布式和NewSQL技术的问世,大数据平台架构开始向HTAP架构数据库演进。而我们国内在这两方面的技术沉淀恰巧拉平了与国外的时间差,正好赶上了这趟高速驶来的列车。在软件定义、可组合、敏捷、可编程、可扩展、弹性当面,都大大提高了大数据中心的响应性并能适应变化。
这其中,就以天云数据的Hubble数据库为代表。
大数据中心同时
具备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
大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另外一点重大差别,就是大数据中心同时具备智能化。首先,通过自动化和机器学习(ML)可以管理、改造和改善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使得大数据中心成为一个智能化的大数据中心。让处在“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中心成为智能基础设施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
其次,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必备基础。在数据已经被定义为我国新的生产资料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大数据中心,很自然的为人工智能应用向上顺应,提供好工具、平台和服务环境。
天云数据的KMG产品线,一站式的为政企事业提供人工智能的工具、平台和服务环境,使得企业单位搭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应用变得唾手可得。并且,天云数据的KMG产品线如同其Hubble数据库一样,100%完全国产自主可控,并且可以与Hbuble数据库无缝结合,上下共同发挥“大数据+AI”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