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Redis源码学习(66)-客户端异步API(上)

马基雅维利incoding 2021-06-26
1725

异步API概述

Hiredis之中提供了一组异步API,可以很容易的配合各种事件库进行工作。在deps/hiredis/examples目录下,提供了两个例子,展示了Hiredis是如何于libev库以及libevent库配合工作的。本小节内容翻译自Hiredis官方文档。

建立连接

使用redisAsyncConnect
函数,可以建立一条与Redis服务器之间非阻塞的网络连接。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新被创建redisAsyncContext
对象指针。与同步API之中的redisContext
数据结构类似,这个redisAsyncContext
对象也是用来存储与Redis服务器之间网络连接状态的信息。获取到这个redisAsyncContexr
对象指针指针之后,我们需要检查redisAsyncContext.err
字段上的数据,以判断在创建连接的过程之中是否有报错信息。之所以需要检查err
字段,是因为将要创建的连接使用的是非阻塞模式,在Redis服务器给定的地址与端口可以接受连接的情况下,内核是无法立即地将连接返回的。

需要注意的是,redisAsyncContext
对象,不是一个线程安全的对象。

    redisAsyncContext *c = redisAsyncConnect("127.0.0.1", 6379);
    if (c->err)
    {
    printf("Error: %s\n", c->errstr);
    // 处理错误信息
    }
    复制

    redisAsyncContext
    对象可以持有一个断开连接的回调函数,当连接被断开时(可以时因为错误而断开,也可以是用户主动断开),这个回调函数将会被调用。这个函数应该具有如下的函数原型:

      void(const redisAsyncContext *c, int status);
      复制

      当发生连接断开时,如果是用户主动断开连接的行为,那么status
      参数将会被设置为REDIS_OK
      ;相反的如果是网络发生异常错误而导致连接断开的,status
      参数将会被设置为REDIS_ERR
      。当参数为REDIS_ERR
      时,可以通过访问redisAsyncContext.err
      字段来查找引发错误的原因。

      一旦断开连接的回调函数被触发之后,对应的redisAsyncContext
      对象总是会被自动释放。所以当我们需要在连接断开时进行重连的话,注册一个onDisconnect
      回调函数将是一个很好的处理重新连接的方法。

      我们可以为每一个redisAsyncContext
      对象设置一个onDisconnect
      的回调函数,但是仅能设置1次。为同一个对象重复设置onDisconnect
      回调函数,将会返回REDIS_ERR
      。这个设置回调函数的接口为:

        int redisAsyncSetDisconnectCallback(redisAsyncContext *ac, redisDisconnectCallback *fn);
        复制

        发送命令以及对应的回调

        在异步API之中,查询命令将会基于事件循环的特性,自动地组成Pipeline流水线的形式。因此与同步API具有多种发送命令的形式不同,异步接口之中只有一种发送命令的形式。同时由于命令是被异步地发送到Redis服务器的,所以在发出一个命令的时候需要一个回调函数,在收到服务器的返回数据时,这个回调函数将会被调用,以便处理命令的返回数据,这个回调函数的原型应该为:

          void(redisAsyncContext *c, void *reply, void *privdata);
          复制

          这个函数原型里,privdata
          参数可以存储任意的数据,并在这个回调函数被调用的地方传递给它。

          在异步API之中,用于发送查询命令的函数为:

            int redisAsyncCommand(redisAsyncContext *ac, redisCallbackFn *fn, void *privdata, const char *format, ...);
            int redisAsyncCommandArgv(redisAsyncContext *ac, redisCallbackFn *fn, void *privdata, 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const size_t *argvlen);
            复制

            上述这两个函数的工作方式与对应的阻塞操作相类似,当命令数据被成功地加入到输出缓冲区之中时,函数会返回REDIS_ERR
            ,否则函数会返回REDIS_ERR
            。例如,当用户主动断开连接时,便无法像输出缓冲区之中添加新的命令数据,这时调用redisAsyncCommand
            函数将返回REDIS_ERR

            对于返回数据的释放问题,不需要调用者关心。如果命令的返回数据被一个NULL
            的回调函数接收时,这个返回数据将会立即被释放。当命令回调函数不为空时,这个返回数据的内存在回调函数执行结束之后,也会立即被释放,这也就是说返回数据仅在回调函数的生命周期之中有效。

            当一个redisAsyncContext
            对象遇到错误时,所有挂起的回调函数都将使用NULL
            reply
            参数进行调用,这也就要求调用者需要在自己实现的回调函数之中,处理reply
            指针为NULL
            的情况。

            断开连接

            当用户期望主动地断开一个异步连接时,我们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函数来进行:

              void redisAsyncDisconnect(redisAsyncContext *ac);
              复制

              当调用这个函数的时候,连接不会被立即地被中断,这是因为在异步API之中所有的数据都是异步发送与接收的,此时有可能还存在未发送的数据或者未被接收的数据。实际上,调用redisAsyncDisconnect
              之后,对应的redisAsyncContext
              对象将不会接收新的命令,而只有当输出缓冲区之中的所有命令数据都已经被写入网络,并且这些命令的返回数据都已经被读取并被各自的回调函数处理完成之后,这个redisAsyncContext
              连接才会真正的被中断。在这之后,前面我们介绍的status
              参数为REDIS_OK
              onDisconnect
              回调函数将会被执行,redisAsyncContext
              对象也会被释放。

              异步API挂载事件库

              deps/hiredis/adapters目录下,定义了若干的钩子,用于在redisAsyncContext
              对象被创建之后,挂载到事件库上。

              文章转载自马基雅维利incoding,如果涉嫌侵权,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