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2.9.tar.gz
yum -y install gcc
tar -zxvf redis.tar.gz -C /opt/
mv /opt/redis-3.2.9 /opt/redis3.2.9
cd /opt/redis3.2.9
make
cd src/
make install
mkdir bin
cp src/redis-server bin/
cp src/redis-cli bin/
vi redis.conf
##允许所有ip访问
# bind 127.0.0.0 注释掉表示允许所有的IP访问,绑定IP只允许特定IP访问
ps -aux|grep redis
# 查询结果中若端口号6379(默认)前为*表示允许所有IP访问。 如果不是就要重新修改redis.conf文件
## 在后台运行
daemonize yes
requirepass 123456
## 启动
/opt/redis3.2.9/bin/redis-server redis.conf
## 登陆redis
redis-cli
AUTH "123456"
PING
## 结束
ps -aux|grep redis ## 查出id
kill -9 id
## 设置开机自启动
mkdir /etc/redis
cp /opt/redis3.2.9/redis.conf /etc/redis/6379.conf
cp /opt/redis3.2.9/utils/redis_init_scripts /etc/init.d/redisd
vi /etc/init.d/redisd
# chkconfig: 2345 90 10
# description: Redis is a persistent key-value database
## 在第一行加入如下两行注释,保存退出. 意思是,redis服务必须在运行级2,3,4,5下被启动或关闭,启动的优先级是90,关闭的优先级是10
chkconfig redisd on
service redisd start
service redisd stop
## 如果 提示/var/run/redis_6379.pid does not exist, process is not running ,说明在run下没有这个文件
解决方案: 进入到/var/run下,若真的没有这个文件,但有redis.pid文件时,修改启动脚本 vi /etc/init.d/redisd
在第三个$EXEC $CONF 后边加一个&,让redis作为后台服务启动,否则该服务会独占输入屏。
#### redis.conf文件的更多配置参数:
1、daemonize 如果需要在后台运行,把该项改为yes
2、pidfile 配置多个pid的地址 默认在/var/run/redis.pid
3、bind 绑定ip,设置后只接受来自该ip的请求
4、port 监听端口,默认是6379
5、loglevel 分为4个等级:debug verbose notice warning
6、logfile 用于配置log文件地址
7、databases 设置数据库个数,默认使用的数据库为0
8、save 设置redis进行数据库镜像的频率。
9、rdbcompression 在进行镜像备份时,是否进行压缩
10、dbfilename 镜像备份文件的文件名
11、Dir 数据库镜像备份的文件放置路径
12、Slaveof 设置数据库为其他数据库的从数据库
13、Masterauth 主数据库连接需要的密码验证
14、Requriepass 设置 登陆时需要使用密码
15、Maxclients 限制同时使用的客户数量
16、Maxmemory 设置redis能够使用的最大内存
17、Appendonly 开启append only模式
18、Appendfsync 设置对appendonly.aof文件同步的频率(对数据进行备份的第二种方式)
19、vm-enabled 是否开启虚拟内存支持 (vm开头的参数都是配置虚拟内存的)
20、vm-swap-file 设置虚拟内存的交换文件路径
21、vm-max-memory 设置redis使用的最大物理内存大小
22、vm-page-size 设置虚拟内存的页大小
23、vm-pages 设置交换文件的总的page数量
24、vm-max-threads 设置VM IO同时使用的线程数量
25、Glueoutputbuf 把小的输出缓存存放在一起
26、hash-max-zipmap-entries 设置hash的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