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经济学 比较优势原理 解释 - 中美 贸易摩擦

digoal 2021-01-05
4240

作者

digoal

日期

2021-05-11

标签

PostgreSQL , 摩擦 , 经济学


背景

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426105

比较优势

全球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一个普世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叫做比较优势原理。

每个人都专注于生产对自己来说成本较低的商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可以增加财富总量,让其中的每个人都因此受益。

很好理解,牛郎织女在一起,牛郎一天可以耕3亩地,织女只能耕1亩,织女能织3匹布,牛郎只能织1匹,他们两个为了要更多的粮食与布,让生活更幸福,怎么办?那就是传统社会的分工模式,男耕女织。

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拿手的事情,之后展开交换,大家就都受益。但这还不算是比较优势,牛郎是耕地能手,织女是织布行家,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绝对的优势。

比较优势是自己与自己比,如果牛郎是内外兼修,不仅耕地厉害,织布也比织女厉害。尽管织女在两个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但是他自己织布还是要比自己耕地要快。所以为了满足家庭收益的最大化,最好的安排,依然是男耕女织。

而且在分工协作之中熟能生巧,牛郎的耕地技术和织女的织布技术都在不断的精进。

亚当斯密还强调,只有分工,才让机器替代成为可能。他有个著名的例子:一个没有经验的工匠,竭尽所能自己一天也做不出一根别针。但是如果把工作分成18道工序,配备十多个工人分别完成,每道工序加上使用机器辅助。那一天下来,总共可以生产12磅的别针,相当于每人做出了4800枚。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哪怕我方方面面都技不如人,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但我自己跟自己比,总是有比较之下我觉得最拿手的生产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参与分工协作,我自己的处境依然能得到改善。

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家庭,地区和国家都是一样的。比较优势为我们今天的分工协作,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在告诉我们,怎么把世界经济的蛋糕给做大。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比较优势

我觉得比较优势原理讨论到这里是还不够的。

既然各个国家都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东西,那我们中国是不是就应该专心的做世界工厂,而把创新之类的事情都让给美国硅谷呢?当年日本就应该好好做自己的电子产业,为什么要去搞自己毫无优势的汽车工业挑战欧美呢?

世界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看到时间带来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

比较优势原理被提出的时候,是在200年前,当时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全球贸易还是以农产品的交易为主。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环境,这是上天给定的,可今天我们进入到信息社会之后,很多国家与地区的比较优势不再是上天给定的,而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人为努力的空间提升了很多。

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是一个渔村,深圳的比较优势似乎就是生产海鲜吗?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这里却成为了“中国硅谷”。

需要强调的是:比较优势是一个自然积累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

贸易逆差需要担心吗?

理解了比较优势原理,我们就可以用它去审视国际贸易当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我们是不是经常都看到有一些专家在忧心忡忡的担心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顺差的贸易逆差的问题?

所谓对某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就是我们从这个国家买进来的东西,比卖给他的东西多,钱跑到人家口袋里去了。那反过来,我们卖出去的比买进来的多,钱跑到我们口袋里来了,就是贸易顺差。

只要说到贸易逆差或者顺差,都是就特定两个国家而言的。我们与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顺差逆差关系。

那我们与某个国家存在长期的贸易逆差或者顺差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情吗?

想象我们自己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每天打车、点外卖、网购、下楼买菜,全都是我们在掏钱,别人给我们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我们跟家门口的小卖部,菜市场,出租车,淘宝、美团,永远都是贸易逆差,而我们只跟自己的工作单位保持着长期的贸易顺差,公司给我们发工资。

这种从长期存在的贸易失衡关系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如果我不说,谁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长期来看,我们个人的收支是平衡的,我们的付出与得到是大致相等的。具体我跟谁是逆差跟谁是顺差,根本就不重要。

对于国际贸易来说也是一样的。比方说,美国永远都在买中国的纺织品,同时美国又把它的电脑买到意大利,而意大利又源源不断的把皮具卖到中国来。如果单独看我们中国,我们对美国永远是贸易顺差,对意大利永远是贸易逆差,但是站在更高的全球的角度,这其实是国际之间的分工合作。

各个国家专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交换之后所有国家都从中获益。

当人们抱怨贸易逆差,说我们的钱都被别人赚走了,可他们却不说我们同时享受了国外的优质商品与服务。当人们抱怨贸易顺差,说我们国家的资源都被外国人买走了,可他们却不说我们赚了外国人的钱,获得了进一步享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的机会。

这些抱怨都是没有道理的,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对谁都保持贸易顺差,他不可能长期只工作不消费。同样的,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贸易逆差,只消费不生产,永远不劳而获,国家也是一样的,从长期来看,每个国家都是能够保持收支平衡的。

既然自由贸易这么好,为什么还会有人反对自由贸易呢?

因为国家利益最终是落实到一个行业,一个集体,最终落实到到每一个个人。当国外的生产者带着物美价廉的物品来到本地的时候,当地落后的生产者的利益自然受到损害,甚至难以为继,迫使他们转型去从事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这就是反对声音的来源。

自由贸易的前提是贸易对等吗?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由贸易是好事儿,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贸易对等。别人对我们进行贸易封锁,那我们当然要以牙还牙。

道理是没错,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问题,是不是应该这样呢?

比方说,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如果美国实施贸易保护,加征关税,之前我们就介绍过“法律无效定律”,税是买卖双方共同承担的,受伤害的不仅是我们中国的生产者,同时还有美国的消费者。如果我们说要贸易对等,所以也对美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加征关税,那受到伤害的不仅有美国的生产者,也有我们的消费者。

所以这就像是,美国在我们的左腿上插了一刀,伤害了我们的纺织品生产者,结果我们又在自己的右腿上插一刀,伤害我们的电子产品消费者一样。

两次错误相加并不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贸易战的本质就是自残。

既然别人已经愚蠢的捣毁了贸易的道路,致使双方都遭受损失,我们更不应该变本加厉的报复,这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自由贸易并不需要以贸易对等为前提,解除贸易壁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正确的选择。

当年英国启动工业革命之后,采取的就是单边自由贸易,单方面降低关税,结果英国不但没有在这样的不对等贸易中吃亏,反而一跃成为世界霸主。

那既然单方面解除贸易壁垒就可以了,那为什么我们当年还要苦苦的谈判加入世贸组织呢?

再此之前,这个原因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的。我们单方面开放确实不需要征得任何人的同意,但是开放需要触及国内不少人的既得利益。加入WTO之后就可以反过来,根据这样一个国际协议,逼迫国内保守势力进行改革。

虽然比较优势的原理清晰易懂,但是打开国门之后,各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们都会说,自由贸易固然好,但是我的这个行业存在什么什么样的特殊性,结果就是开放将寸步难行。

加入WTO,用一揽子的国际协议,把这件事情从原则上给确定下来,然后再从上往下,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进行突破。若非因此的话,我们确实可以不加入WTO,自己开放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人会说:一个国家如果在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就打开国门,就会遭受外国竞争者的冲击,带来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之类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等某些行业强大了之后再选择开放呢?

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是本末倒置,如果闭关锁国也能让国家强大,我们为什么需要打开国门呢?

加入WTO之后,我们确实看到一些企业倒闭,不少人丢掉了工作。但这就是必然要承受的代价,是为了让这些资源流向更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我们确实应该帮助这些人渡过难关,但是帮助的方法绝不是要为他们撑起一个没落行业与一家衰败公司。

中美贸易战

既然说到了国际贸易,我们就来聊聊最近这2年发生的中美贸易战。这可以说是过去两年发生的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了,全球瞩目。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随后我们也不甘示弱,开始征收报复性关税。贸易战打响,你来我往,贸易争端不断升级。随后双方坐下来谈判,其间伴随着多次的谈判破裂后再恢复谈判,前前后后历经13轮谈判,直到今年年初,双方终于是签订了第一个阶段的经贸协议,这标志着历时2年的中美贸易战,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越克制,越有利

薛教授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对这场贸易站做过评论。特朗普在当总统之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通过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作为总统,他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由贸易对美国人民的好处。这就好像他自己是一匹在比赛中屡屡获胜的骏马,可是他对于赛道的设计其实是一无所知的。

在自由贸易中,比较优势原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中国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迅速脱贫致富,而与此同时,欧美的消费者也因为自由贸易享受到了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资本与中国的劳动力相结合,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中美双方的人民同时分享了巨大的利益。

正如我们刚才节目中所说的那样,美国发动贸易战是相当不明智的,这简直就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自残行为。

我们最理智的应对方法是“你毁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就算你加征高额关税,我对你生产的商品也不实施报复。

我们表现的越是克制,也就越有利,不能因为对方叫嚣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也跟随效仿,乱了自己的方寸。

贸易战的本质

当时贸易战爆发的时候,薛兆丰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了以上的评价,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也要从政治和外交的方面做出考量。

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原理,美国当局中有这么多世界顶尖聪明的脑袋怎么可能不明白呢?美国发动贸易战,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徐远,今年年初的在得到上进行了一次线上讲座,听了之后,真是彻底帮我理清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徐远教授讲座的核心内容。

美国挑起贸易争端有三个表面上的理由分别是:对华巨额的贸易赤字、中国没有履行WTO入世承诺以及所谓的301调查报告。

先来看第一个理由,也是号称最重要的的原因,对华巨额贸易赤字。2018年这个数字是4100多亿美元,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三分之二之多。

所以特朗普指责我们说,中国窃取了美国人的工作,造成了失业。但这完全就是找了一口黑锅给我们背。为什么呢?

因为从1970年开始,美国一直都是贸易赤字,之前是对日本、韩国,现在变成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是美国经济的基本性质决定的,跟我们有毛的关系。

美国经济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我们在解读《小岛经济学》的时候详细的说明过,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用美元可以在全世界买到任何东西,而这种成本几乎为0的,叫做美元的纸,美国可以直接印出来,用来买我们辛苦制造出来的商品。

我们拿到美元之后,可以去购买美国的东西,但是用不完或者没有东西可以买,就只能用来买美国的国债和股票,这些钱就成为了我们巨额的外汇储备,美元又流回了美国。

美国通过印钞票,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货物,自然就形成了贸易赤字,这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必然的产物。这样的货币制度安排,美国人可一点都没有吃亏。

他们金融业形成了巨大的比较优势,这与美元的货币地位对等。美国金融机构的资本运作能力全球领先,在全球化分工的背景下,他们正在为全世界提供金融服务。

在这个过程里,因为我们中国的制造成本低,所以一些低端制造业就转移到我们这里。这就是所谓的美国“产业空心化”,其实只是没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转移了,而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业和科技行业则更加强大,美国的银行家化身为全球的银行家。

在这样的全球化分工中,美国在金融、科技上有优势,我们在制造业上有优势。美国的资本家和中国的企业工人都受益了。但是美国的产业工人却受损了。所以贸易赤字带来的问题是美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特朗普把矛头指向中国无非是拿我们当替罪羊而已。

一般的国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在内部平衡利益,比方说通过对金融资本家征税,进一步保证产业工人和穷人的社会福利。但是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所以他可以把自己的内部矛盾,转嫁给贸易伙伴。

那为什么偏偏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这么大呢?只是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全世界的商品都跑到我们这里来组装。比方说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原材料,从德国进口机床,从日本进口元器件,然后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组装成各种产品,出口到美国。因为产品的最后一步都是在中国完成的,因此表现为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仅此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以贸易赤字为由发动贸易战,根本就不成立,只不过是想转移他们自己国家的内部矛盾而已。

其余两个理由也是一样的。

说中国没有履行入世承诺,对此我们很多人自己都感觉心虚,觉得我们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但是人家世贸组织的总干事拉米却站出来公开表示,中国遵守了承诺,美国没有指责的道理。但是拉米也指出,2001年我们入世的时候,还是一个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当时WTO中不少的条款我们并没有承诺,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确实应该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拉米的观点是非常客观的,他提出了期望,但却没有否认我们对于当初承诺的履行。

而第三个理由说所谓的301调查,指的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根据这个法律条文,美国可以对贸易伙伴不公平、不合理、有歧视性的政策与做法发起调查。美国根据自己国内的法律对我们发起调查?这就是所谓的长臂管辖。

一般来说,两个国家有冲突难道不是应该去找WTO这样的国际机构仲裁解决争端吗?但是美国不管国际法,用自己家的法律去管辖其他国家。因为他是世界的领导者,许多国家对他的长臂管辖也只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所以,无论301调查报告的内容具体如何,以此发动贸易战都是站不住脚的。

中美竞争关系

那既然上述的美国发动贸易战的三个理由,巨额贸易赤字,中国未履行入世承诺和301调查报告其实都不过是说辞罢了。

那贸易战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转嫁国内日益尖锐的利益冲突之外。根本的原因就是中美贸易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从之前的互补,变成了现在以及未来的竞争。

中国已然崛起,经济总量,贸易总额都紧随美国。中美竞争是未来世界格局的一个基本特征,既然是竞争关系,没有贸易摩擦才是奇怪的。我们2001年入世,直到2018年才爆发贸易战,其间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太大的冲突,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而且美国发动贸易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争端从1957年就开始了,从纺织业、钢铁业到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再到后来直接干预日本政府采购和汇率政策。

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抑制日本的崛起。所以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中美贸易战能够阻止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哪天中国的经济真的停滞了,一定不是因为美国,而是因为我们没做好自己的事情。

今年年初,中美双方能够成功达成协议,一个原因是我们之前说的,贸易战就是自残,我们是全球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环节,行政命令强行绕开中国,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是总统大选之年,竞选连任是当下首要的任务,这个时候,中美协议,就是总统政绩的证明,而且协议中的具体内容比方说让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也可以争取到农业州的选票,农业州可是美国大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反观我们自己,中国能否继续发展,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做的正确与否,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这才是应对国际国内困难的根本出路。

总结

今天的节目我们围绕自由贸易的话题展开讨论,分享了徐远教授关于中美贸易战的一些看法。

第一、比较优势原理,每个人都从事跟自己相比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工作,然后进行交换,社会的财富总量能达到最大,这为我们的分工协作,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比较优势原理,分工与合作的格局是随着每个人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第二、贸易逆差不需要担心,这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永远对商家保持贸易逆差,对工作单位保持贸易顺差,但是长期来看,我们自己的付出与我们的收获是对等的。国际之间的贸易也是如此。

第三、自由贸易不需要以贸易平等为前提,哪怕是单方面的自由贸易也是正确的选择。当年我们加入WTO,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寻求贸易对等,而是用一个国际协议倒逼国内的改革,根本目的还是开放。

第四、贸易战是一种愚蠢自残的行为,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越克制才越有利。

第五、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是美元国际通用货币地位带来的结果,美国在这样的货币制度安排下非但没有吃亏反而是占了大便宜。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之下,美国科技和金融的比较优势不断扩大,没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就转移到了中国,双方都在这样的分工中受益,但是美国的产业工人确实受损了。于是美国把自己国内的矛盾转嫁到了我们的头上,指责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工作机会。

第六、中美贸易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美之间关系从之前的互补变成了今天以及未来的竞争。在竞争关系之下,贸易摩擦就是一种必然。但是来自美国的压力并不能够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未来如何,依然是看我们自己有没有选择做正确的事情。

PostgreSQL 许愿链接

您的愿望将传达给PG kernel hacker、数据库厂商等, 帮助提高数据库产品质量和功能, 说不定下一个PG版本就有您提出的功能点. 针对非常好的提议,奖励限量版PG文化衫、纪念品、贴纸、PG热门书籍等,奖品丰富,快来许愿。开不开森.

9.9元购买3个月阿里云RDS PostgreSQL实例

PostgreSQL 解决方案集合

德哥 / digoal's github - 公益是一辈子的事.

digoal's wechat

文章转载自digoal,如果涉嫌侵权,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