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营销书籍-让大象飞.pdf
164
13页
0次
2023-08-12
免费下载
基础材料
《让大象飞》 作者 史蒂文霍夫曼
内容简介
让风口上的猪飞起来很容易,但是怎么让大象也能起飞?其实每个初创公司只要找到方向、掌握方法,都有机会做
到及时起飞。而其间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绝大多数财富的创造源泉,初创企业必须懂得创新方法、避开创新陷
阱,才可能脱颖而出。《让大象飞》可谓是《从0到1》的实践版,也是大大小小创业公司必备的实战指导手册。
《让大象飞》作为创业“实战手册”,兼具“真知灼见+操作指导+避险提醒”的基因,这三个层次内嵌于《让大象
飞》的六大模块的每一部分,分别是“寻找方向”、“组建团队”、“打造产品”、“锁定市场”、“高速运
转”、“持续创新”。这六个模块也是让能让大象飞起来的原因。
作者简介 史蒂文·霍夫曼(Steven S. Hoffman. 硅谷重量级创业教父、天使投资人、演讲人。. 硅谷知名创业孵化器创始人空间CEO,人称霍夫曼船长
前言 在本书中,我将向你展示成功的初创企业以及大企业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并同时解答每一位创新者都需
要知道的关键问题:
硅谷的创业者是如何在孵化器内展开创新的?
为什么有些最精明的企业却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
什么是构建创新团队的最佳方法
哪些人应该被引入创新团队,以及他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
在大企业中应该如何进行创新?
哪一种方法和过程可以带来持续性的结果?
你又该如何来辨别下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机会?
第一章
寻找方
向:不管
是否寒
冬,总有
浪潮在往
这里来
1.技术发展的速度就在不久以前,世界90%的人还被束缚在农田中辛苦劳作,但工厂和服务岗位上的工作也可能很快
就会被淘汰。技术的进步把人们解放出来以从事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技术的进步将使我们体验和从事那些在我们
的想象中都认为是不可能的工作;技术的进步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世界上一些最为紧迫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食
品供应、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疾病的暴发;技术的进步还将开启认识我们自身以及这个宇宙的全新方式。
2.技术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重要
任何新的技术通常都会经历一个25年的接受和采用周期。1.
事实上,大多数新的发明在成为具有活力的商品前会被埋没数十年。从内燃机到电灯泡再到计算机,从最初的
发明到形成产业,你可以观察到一种引人深思的在时间上的滞后。
2.
最为成功的初创企业,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有很少或者甚至没有任何技术专利3.
在开展业务时,绝大多数正在改变这个世界的初创企业并不依赖于技术创新。它们更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设
计创新,以及如何把这些创新与现有技术相融合。
4.
我们可能会把iPhone看成技术奇迹,但隐藏在苹果公司背后真正的天才是它的设计创新。而不在技术上5.
很多东西来源于第三方,苹果公司真正放在柜台上所销售的产品却代表了苹果公司对于客户、客户的需求以及
客户需要从产品中获取什么的深刻理解。苹果的主要创新体现在客户体验的设计和APP态系统的设计上。
技术陷阱:一家企业一旦拥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这项技术就有可能在无形中限制企业探索市场的能力。
企业的日常经营就会紧紧围绕着这项技术,而如果当下的市场机会还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这家企业就很可能
会主动搜寻适合这项技术的市场机会。我把这种情况称为技术陷阱
6.
你很容易就会相信你的技术会给你带来独特的市场优势,而事实上你手中的技术却在阻碍你的发展并限制你的
市场机会。背负着专利技术,却没有明显商业机会的企业往往会推出适用于手中技术的解决方案。但问题是这
些解决方案往往只是为它们的客户解决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7.
大多数发明家终其一生都没有赚到什么大钱或者创立什么新的行业。8.
约翰内斯·古登堡——活字印刷机
埃德温·H.阿姆斯特朗(Edwin H. Armstrong)——调频收音机
安东尼奥·梅乌奇(Antonio Meucci)——电话
鲁道夫·狄塞尔(Rudolf Diesel)——柴油发动机
杰弗里·达默(Geoffrey Dummer)——集成电路
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
——橡胶的硫化
把技术转换成金钱这件事,大公司做得并不会比其他人更好,特别是当所涉及的技术和他们的核心业务没有什
么太大关系时更是如此。贝尔实验室、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9.
通常来讲推出新技术的企业或个人并不能从该项技术中获益;真正获益的是那些看到了新技术的市场机会并扑
向新技术的创新人士。以史蒂夫·乔布斯为例,他拿走了施乐公司最为珍贵的发明,然后以这些发明为基础创
造了Mac
托马斯
·
爱迪生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并不是第一个发明灯泡、电影摄影机、发电机、蓄电池以及电报的那
个人,但他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创造性地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在辨识商业机会上爱迪生是一个天才,但
他的天才还在于,他能够在窃取发明者所有声誉的同时把各种要素聚集在一起,构想出该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
的策略。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创新者所做的事情。
10.
爱迪生的形象浓缩了一个发明者和一个创新者之间的差异。发明者把新的科学和技术带入这个世界,而创新者
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启全新的商业机会。
硅谷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多样性,创造力之所以能在硅谷被引爆,其关键在于它能够让一MBA(工商管理硕
士)、一个艺术家、一个书呆子气十足的科学家以及一个吸食LSD(半人工迷幻剂)的嬉皮士,在同一个房间里
互相碰撞各种奇思妙想。正是这种碰撞催生出不止一家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企业。
11.
硅谷是一种心态和理念,而不是一个地理名词,一个片区,多种亚文化蓬勃兴起。正是这种桀骜不驯和特立独
行成为硅谷力量的源泉,而这一点也是大多数其他国家最难以复制的。
3.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东西,这就是时机,什么是初创企业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最主
要因素并不是我们之前所谈论的任何东西。它并不是创造力、团队、客户、产品或者技术,它是时机。如何来为一
件成功的产品确定恰当的时机呢?你需要观察浪潮。在我们的社会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一个浪潮接着一个浪潮
而来。能否抓住一波浪潮的关键在于你的速度。你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跟上浪潮的速度,否则你就会失去这一波浪潮
所带来的机会。对此你可以向任何玩冲浪板的人学习。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多数成功的初创企业创始人不愿意去开发
他们自己技术。能开发出专利技术当然是好事,但这样做实在太花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初创企业很可能会失去迎
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一个滞后
现代文明是技术创新推动的
谷歌眼镜、Google WaveGoogle Buzz
Google+等都是从解决方案出发反向搜
寻所需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
在苹果的平台上待的越久下载的内容越多、投入的
时间越多就越离不开这个平台
如果他们能在花数百万美元进行研发之前就对市场
进行相关的调研,那么事情就会容易很多。
你很容易就会相信你的技术会给你带来独特的市场
优势,而事实上你手中的技术却在阻碍你的发展并
限制你的市场机会。背负着专利技术,却没有明显
商业机会的企业往往会推出适用于手中技术的解决
方案。但问题是这些解决方案往往只是为它们的客
户解决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创造客户价值绝不是给客户让利,而是满足客户以前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一旦发现了这种需求,可以通过对以前需求免费的方式进行对传统强势竞
争对手的定向爆破
让大象飞
2023728
13:07
分区 营销书籍 的第 1
面而来的浪潮所带来的机遇。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聪明的创业者,如果让他们做出选择的话,会更愿意使用现成
的、能购买到的技术,以及使用开放源代码。这样做能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走,并在正确的时间抓住一波浪潮
所带来的机遇。
当硅谷的风险投资人坚持要看到初创企业的用户数增长和营业收入增长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说他们希望看到浪潮或
者趋势存在的证据。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大多数在沙丘路
44上的风险投资人会在同一时间,在相同的项目上
进行投资。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那些投资人没有自己的想法,好像他们只是在盲目地追随浪潮。事实上他们
看到了那些趋势和浪潮,都希望能在正确的时间点赶上那些浪潮。
但是能够抓住浪潮的又会是怎样一批人呢?他们往往在工作之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上,
他们也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发现即将重塑我们社会的重大趋势。有时候我和一个创业者团队进行交流,我会为他们
感到担心,因为他们除了工作之外还是工作。这实在值得警醒。这一问题在亚洲特别严重。
只有开放你的头脑,你才能体验生活,并真正看清在这个世界和社会中实际正在发生些什么。如果把所有其他的事
物都排除在你的头脑之外,那么你不但会错过正在到来的浪潮,而且还会错失生活本身
4.创新之前,别说你不屑于模仿,独创性只不过是明智的模仿
。伏尔泰
硅谷人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模仿或者说复制确实是一种绝妙的商业策略。很多人会因为中国人模仿了硅谷众
多的创意而轻视中国人,但是我不会。在硅谷,人们创新的唯一理由是,他们知道仅仅模仿或抄袭是不够的。中国
的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家公司最初的业务模式都来自模仿其他产品,但它们现在已经完成了
超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这三家企业在产品上的所有创新已经超越了人们的预期,它们的产品正在拓展全新
的市场,并正在被其他的企业所模仿。所以关键是:能模仿就模仿,无法模仿就创新。不幸的是,当你像硅谷那样
已经在引领整个世界,那么没有人可以让你来模仿,你只能去创新。中国之所以能利用模仿这种方式,是因为中国
的市场封闭以及硅谷创新和中国对创意的消化吸收之间所存在的时间滞后这两个因素混合在了一起。这一时间上的
缺口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巨大的价值就在这样的机会中被创造出来。在硅谷,一我也一样的产品不会
走得很远,那叫产生即死DOA)。竞争是如此激烈,市场变化又是如此之快,以至你几乎不可能靠模仿来追赶
竞争对手,除非你能提供某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硅谷的创业者会搏命创新。我并不是说他们
喜欢创新,创新很困难、代价高昂、极为残酷且令人痛苦。但在硅谷,除此之外没有成功之路。要么创新,要么继
续做你的草根。
中国人将会开始自己的原创之路,因为他们不得不这么做。正如老话说的那样:需要是发明之母。只要模仿这种做
法不再有效,那么中国人就会停止模仿。在硅谷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日本人也是这样过来的;韩国人同样是这样
过来的。随着经济走向成熟,企业开始向价值链的高端移动,它们将不得不靠创新来展开竞争。
所有的创新都是从模仿它们之前的某种东西开始的,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方式。区别在于,伟大的创业者不仅仅模
仿,他们还把模仿下来的东西转换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像毕加索曾说过的那样:
巧匠摹形,大师窃意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第二章
准备启
航:拉
一支队
伍,一
起干吧
在真实的创新过程中,你不能从大处着眼,你必须从小处着手。绝大多数宏大的创新项目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恰
恰是大项目需要有大预算、大团队以及大的成果。
无论你是一家只有三个人的初创企业还是一家有着30万员工的跨国公司,创新的过程都非常相似。你需要创立一种
氛围和相应的组织架构,使得团队的成员能够从小处着手。
将初创团队成员控制在5人以内,1.
无论什么时候,一支优秀、快速、精干的团队都能击败一支庞大、缓慢的团队。
保罗·布莱恩特美国橄榄球教
根据我运营创始人空间以及为跨国企业做咨询所获得的经验,我发现一支理想的团队一般2—5人组成。
这是因为团队越小,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沟通以及协调也就越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团队成员能
够以大的群体不可能做到的方式团结在一起。
相反,群体越大,人们就会愈加谨小慎微。在一个很大的群体面前,我甚至发现我自己在斟酌措辞。我不想犯
错,并在公众面前显得愚笨。我们都曾经处于这样一些场景,在其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变得越来越正式
群体越小,群体的架构也就越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在相互都很亲密的团队中,人们会很自然地倾向于
结成伙伴,而不是形成领导者以及追随者。这种形式的互动对于创新来说非常重要。要进行创新,团队成员之
间需要有深入的合作,并能完全开放地分享各种创意。对所有人来讲,要做到这一点在小团队中会更加容
——特别是对那些容易害羞的、性格内向的或者谨小慎微的人更是如此。
团队越大,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声也就越发地困难。你可以试一试让一个房间里的十几个人就任何事情达成
一致,那将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组成团队的
4
个关键人才,在团队中至少要有一个人能够全面彻底地理解你的业务、客户以及市场。在绝大
多数的初创企业里,
这个人被称为CEO
。这个人通常还应该是能够将你们的愿景和产品推销给世界的人。所以这
个人必须是一个出色的团队领导者以及与外界的沟通者。在团队中的第二个人应该是一个对于最新的技术从里
到外都非常精通的人,是一个能运用这些新技术来转变现有业务模式的人。团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对技术痴迷
的人是很重要的。创新常常就是抓住一波新技术的浪潮,而这波浪潮将会打破商业和社会的原有形态。这个技
术上的大牛还要愿意卷起袖子去干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比如写代码和做测试。在一个小团队中,什么事情都
需要你自己去做。团队需要有人愿意去干一些实际的工作。在一家典型的初创企业里,这个人将会是首席开
人员和CTO(首席技术官),我们期望在团队中看到的第三人最好是一个创意设计负责人。最后,在团队中有一
特定领域的专家
会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团队正在尝试解决的那个特定的问题,这个人应该具备最深层次的理
解。这样一个人通常应该是一个具有PhD(泛指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或者是在该领域中有着多年
实际经验的人。
为什么需要一个团队,而不能单枪匹马,我们已经发现,只有一个创始人的初创企业,其业绩要比由一支
团队创立的初创企业差很多。首先,你不可能独自一人建立起一家大型企业。你在哪儿看到过价值10亿美元的
企业却只有一个雇员的?大多数成功的CEO特别擅长识别和吸引人才。
其次,当人们相互之间能够平等地碰撞各种想法,并互相质疑对方的设想时,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
来。先贤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让他周围的雅典人对所有他们曾做过的事情提出质疑,而且提问可
以百无禁忌。
组建一支多元化的团队可以为团队成员之间发生独特的化学反应创造条件。你想看到的是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创
意、背景以及知识能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出创造力的火花,这样的火花靠团队中任何成员独自一人是无法激
发的。
多人团队的另一个好处是这样的团队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构想出一个新的创意只是第一步,真正困难的是如
何来证明这一创意确实能达成所预计的结果,而团队成员可以一起来工作以加快测试和验证过程。
团队还具有一些社交方面的属性。一个孤独的创业者很容易在某个点上被卡住,他会变得沮丧气馁,并在他所
遇到的第一个虐心的障碍时就轻易地放弃了,而有着多个创始人的初创企业会感到他们有义务坚持下去。
过多的资金有可能是一味毒药,事实上,情况很可能会是这样的,如果一支创新团队要求一笔很大的预算,那
么他们也许需要提交一份提案来说明他们的支出。如果公司批准了这个提案,这支创新团队就会感到他们有责
2.
每一个在硅谷的天才,从威廉·肖克利47到马克·
扎克伯格,再到埃隆·马斯克,都是从窃意开始
的。威廉
·
肖克利曾试图让贝尔实验室将晶体管
专利完全归于他的名下,全然不顾及他的同事约
·巴丁(John Bardeen)以及沃尔特·布拉顿
Walter Brattain
)在晶体管发明上的贡献,但
他失败了。马克·扎克伯格从
FriendsterMySpaceHarvardConnection.com
Hot or Not
以及哈佛的在线学生名册这些社交平台
中窃取了原始的创意,但他将这一创意转换成了自
己的东西。人们常常把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创立归功
于埃隆
·
马斯克,但实际上特斯拉公司是由马丁
·
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
Marc Tarpenning)两人共同投资创立的,马斯
克是之后才加入的董事会。在这里我并不想贬低肖
克利对晶体管的贡献,或者看轻扎克伯格对社交网
络发展所做的贡献,也不是无视马斯克对特斯拉转
变的贡献;我只是想更清楚地表明,杰出的头脑首
先做的就是模仿,接着他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
创新,但往往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会让他们获得绝大
部分的荣耀。因此,模仿吧,然后让它变成你自己
的东西!
这一部分呼应了硅谷成功的缘由
分区 营销书籍 的第 2
of 13
免费下载
【版权声明】本文为墨天轮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档的来源(墨天轮),文档链接,文档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墨天轮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墨天轮中有涉嫌抄袭或者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关注
最新上传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
下载排行榜
Top250 周榜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