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共 19 页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一个系统的性能的提高,不单单是试运行或者维护阶段的性能调优的任务,也不单单是开发阶段的事情,而是在整个
软件生命周期都需要注意,进行有效工作才能达到的。所以我希望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总结数据库性能优化相关
的注意事项。
1.2 分析阶段
一 般来说,在系统分析阶段往往有太多需要关注的地方,系统各种功能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需求往往吸引
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性能 是很重要的非功能性需求,必须根据系统的特点确定其实时性需求、
响应时间的需求、硬件的配置等。最好能有各种需求的量化的指标。
另一方面,在分析阶段应该根据各种需求区分出系统的类型,大的方面,区分是 OLTP(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和 OLAP
(联机分析处理系统)。
1.3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可以说是以后系统性能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关系到以后几乎所有性能调优的过程—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初步的索引设计,好的索引设计可以指导编码阶段写出高效率的代码,为整个系统的
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性能要求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
1.3.1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范式,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理解范式:
➢ 第 1 规范:没有重复的组或多值的列,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最低要求。
➢ 第 2 规范 每个非关键字段必须依赖于主关键字,不能依赖于一个组合式主关键字的某些组成部分。消除部分依赖,大
部分情况下,数据库设计都应该达到第二范式。
➢ 第 3 规范 一个非关键字段不能依赖于另一个非关键字段。消除传递依赖,达到第三范式应该是系统中大部分表的要求,
除非一些特殊作用的表。
更高的范式要求这里就不再作介绍了,个人认为,如果全部达到第二范式,大部分达到第三范式,系统会产生较少的
列和较多的表,因而减少了数据冗余,也利于性能的提高。
1.3.2 合理的冗余
➢ 完全按照规范化设计的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系统特别的小,在规范化设计后,有计划地加入冗余是必要的。
➢ 冗余可以是冗余数据库、冗余表或者冗余字段,不同粒度的冗余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 冗余可以是为了编程方便而增加,也可以是为了性能的提高而增加。从性能角度来说,冗余数据库可以分散数据库压
力,冗余表可以分散数据量大的表的并发压力,也可以加快特殊查询的速度,冗余字段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表的连接,
提高效率。
1.3.3 主键的设计
➢ 主键是必要的,SQL SERVER 的主键同时是一个唯一索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选择最小的键组合作为主键,
相关文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