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关系型数据库定义
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是指采用了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其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数据,以便于用户理解,关系型数据库这一系列的行和列被称为表,一组表组成了数据库。用户通过查询来检索数据库中的数据,而查询是一个用于限定数据库中某些区域的执行代码。关系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二维表格模型,而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就是由二维表及其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一个数据组织。
关系型数据库以关系代数为基础,按照二维数据表格为方式,对数据表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和建模。 按业务负载特征进行分类,关系型数据库又可分为交易型数据库(OLTP)、分析型数据库(OLAP)和混合负载数据库(HTAP)。 交易型数据库满足处理在线的实时交易事务场景, 而分析型数据库满足分析业务场景。混合负载数据库目标是同时处理简单交易和复杂分析场景。
关系型数据库(SQL) 分类
- (a) OLTP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是能够提供实时在线处理事务,同时 保证实时强一致性的关系型数据库,也称交易型数据库。
- (b)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是指支持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较为复杂 的联机分析处理的关系型数据库。
- © HTAP (Hybrid Transactional/Analytical Processing): HTAP是指能够同时支持在线 事务处理和复杂数据分析的关系型数据库。广义的HTAP指的是同时支持OLTP和OLAP查 询的数据库,而狭义的HTAP指的是同时支持行存列存以支持OLTP和OLAP查询的 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起源
关系型数据库理论,时间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6月,IBM公司的研究员埃德加·考特(Edgar Frank Codd)在 Communications of ACM 上发表了《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论文,由此拉开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革命的序幕。
1981年,Edgar Frank Codd 获得了图灵奖,以表彰其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根本性的,持续的贡献。
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DB2、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MogDB 等多个品种,每种数据库的语法、功能和特性也各具特色。
关系数据库性能评测基准TPC
事务性能管理委员会(TPC)已发布一系列数据管理系统评测基准,是基于应用场景设计的 数据集和工作负载,包括:
1. 评测OLTP应用
(a) TPC-A 面向银行事务管理
(b) TPC-C 面向仓库订单管理
© TPC-E 面向证券交易和市场研究
2. 评测OLAP应用
(a) TPC-H 针对商务采购应用
(b) TPC-DS 针对零售产品供应商应用 衡量性能的评测指标,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总执行时间、吞吐量、能耗比等等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tpmC,是指运行类似TPC-C负载时,每分钟可以处理的查询数量;TPC- E的评测指标为tpsE,以每秒事务数来衡量; TPC-H 报告的性能指标QphH@Size,代表综合查 询每小时性能指标; TPC-DS 使用Price/QphDS@Size,将时间和价格都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