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幸参加了2019年中国银行业软件测试成果交流会,在交流会上遇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感觉这个圈子真的很小。
会议上印象最深的就是测试中台和精准测试,精准测试曾经也有耳闻,但是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实施,而且自己理解的精准测试和其他人理解的可能还不很一样,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下对测试中台的一些看法,后边文章会聊一下精准测试。
测试中台这个概念真的是第一次听到,之前参与了我单位的用户中台建设,知道中台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将手机银行、网银、微信银行以及其他渠道端对客系统所有用户信息进行统一承载,后续也或者有可能会形成用户+业务的中台,但是测试中台却不知道是什么。
下图是民生银行的测试中台:
以下是谈到的效果:
管理范围、质量管理、缺陷管理、测试资产、证迹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共享等几项都是各个公司关注的重点,其中缺陷管理、证迹管理、统计分析其实大部分平台都能应对,比如禅道、Mantis、QC、JIRA等平台,还有很多测试服务公司都有自己的测试平台。管理范围、质量管理、数据共享其实是一个整体,将接口自动化、UI自动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建成统一平台,测试案例、测试结果数据共享,综合进行案例覆盖度分析、案例执行情况分析(比如每日、每周、案例通过率、案例执行次数与案例总数比等)、缺陷情况分析为质量管理提供度量依据,测试资产自然也在这个统一整体之内。但是各家单位在建设如此统一整体只是必然遇到很多阻碍问题,若将其提高为组织级任务,也许会更好的解决此问题。
测试资产一般包括测试方案、测试规则、测试用例、缺陷,大部分公司一般都会将测试案例作为重要资产,但是根据数据统计所得,测试人员大部分都不愿意使用别人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其中自然是有所担心(测试案例可读性如何、测试用例质量是否有保障,归为一点就是对复用测试用例价值的担心)。根据实施经验发现,测试规则库的建设一般更有意义,测试规则来自业务需求功能点,对单功能点的规则梳理并不能包含所有场景,除此之外还需要梳理流程规则和对帐规则(金融类)。在此还是比较推荐规则库的建设。
测试中台的建设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后来查询资料发现腾讯也有类似平台,WeTest便是腾讯的测试中台,以下是WeTest架构:
WeTest平台相比以上多了解决方案层,多了monkey测试、弱网测试、兼容性测试、渠道包测试等,对于当下的测试而言,DevOps和敏捷测试也相对非常重要,敏捷测试依然还处于探索当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敏捷测试流程,再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架构、前后端分离、分布式数据库等的挑战,测试行业也将越来越难。但是相信测试中台的建设必定能帮我们解决更多的困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