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深入理解数据库并发控制:MVCC与间隙锁的差异及实战

后端Q 2024-03-02
0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提高并发性能,通常会使用各种锁机制和版本控制机制。其中,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和间隙锁(Gap Lock)是两种常见的机制。虽然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并发问题,但实现方式和使用场景却有所不同。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MVCC 是一种非阻塞的并发控制方法,它通过保留数据的历史版本来实现读不加锁、写不加锁,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并发性能。

原理

  1. 当一个事务读取数据时,它看到的是该数据的一个版本(通常是最新的一个版本,或者是该事务开始时的一个版本),而不是其他事务可能正在修改的数据。
  2. 当一个事务修改数据时,它不会覆盖原始数据,而是创建一个新版本的数据,并标记原始数据为已删除。
  3. 其他事务可以继续读取原始数据,直到它们也被标记为已删除或过期。

优点

  • 读操作不需要等待写操作完成,反之亦然,从而提高了并发性能。
  • 减少了锁的使用,降低了死锁的可能性。

缺点

  • 增加了数据存储的开销,因为需要保存多个版本的数据。
  •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因为需要维护多个数据版本的一致性。

间隙锁(Gap Lock)

间隙锁是 InnoDB 存储引擎提供的一种锁机制,它锁定的是索引记录之间的间隙,而不是记录本身。

原理

  1. 当一个事务尝试插入一个已经存在的索引范围内的记录时,该事务会在该索引范围内的所有间隙上设置锁。
  2. 其他事务不能在这个间隙范围内插入新的记录,直到第一个事务提交或回滚。

优点

  • 防止了幻读(Phantom Read)问题,即在一个事务读取某个范围内的记录时,另一个事务插入了一条新的记录到这个范围内,导致第一个事务再次读取时看到了不同的结果。

缺点

  • 降低了并发性能,因为锁定了索引范围内的间隙,限制了其他事务的插入操作。
  • 增加了死锁的可能性,因为多个事务可能试图锁定相同的间隙。

MVCC与间隙锁的区别

  1. 实现方式:MVCC是通过数据版本控制来实现并发控制,而间隙锁是通过锁定索引范围内的间隙来实现。
  2. 使用场景:MVCC通常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以提高并发性能;而间隙锁通常用于防止幻读问题,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3. 性能影响:MVCC通过减少锁的使用来提高性能,但增加了数据存储的开销;间隙锁通过锁定间隙来防止幻读,但降低了并发性能。

实战示例

MVCC 示例(以 PostgreSQL 为例):

-- 事务A
BEG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1-- 读取数据版本1

-- 事务B
BEGIN;
UPDATE users SET name = 'NewName' WHERE id = 1-- 创建数据版本2
COMMIT;

-- 事务A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1-- 仍然读取数据版本1
COMMIT;

复制

间隙锁 示例(以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为例):

-- 事务A
BEG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BETWEEN 10 AND 20 FOR UPDATE-- 锁定id为10到20之间的间隙

-- 事务B
BEGIN;
INSERT INTO users (idnameVALUES (15'NewUser'); -- 被阻塞,因为间隙已被锁定

-- 事务A
COMMIT;

-- 事务B
INSERT INTO users (idnameVALUES (15'NewUser'); -- 现在可以插入,因为间隙锁已释放
COMMIT;

复制

总结:MVCC和间隙锁是两种不同的并发控制机制,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机制。


文章转载自后端Q,如果涉嫌侵权,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