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了一篇国产数据库的年末盘点,朋友们讨论还挺多的,期间我也表达了对部分数据库的看法,今天系统的聊聊我对国产TOP的几家产品的看法。
OceanBase
OceanBase是蚂蚁金服推出的分布式数据库产品,目前最新的版本是4.3.3。
OB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首先这家公司是真心实意发展生态的。早期的Oracle数据库技术能力也不是最强的,为什么几十年后Oracle能够站在数据库领域的最顶端,最最主要的是生态发展的好。就拿DBA这个职业来说,最早就特指的是Oracle DBA。同时代的DB2、Informix和SQL Server等数据库产品也很优秀,为什么很少有这人提起这些产品的DBA,究其原因还是生态建设做的不好。判断一个产品生态发展的好不好,个人觉得有个很简单的指标,就是看能不能让下游赚到钱。OB大力发展自己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有丰富的文档资源,数据库本身的调优手段也很多,还有很多发布会、论坛等等,相比于其他国产数据库,OB是最有希望让第三方赚到钱的。
另一方面是和Oracle的兼容性做的好。应用改造成本是用户选择国产数据库产品重要的考量指标,和Oracle兼容性好意味着更小的改造成本,当然更受欢迎。OB将和Oracle的兼容性做到了“极致”,以至于我们可以在查询OB的数据字典视图时可以直接使用Oracle的官方文档。不过说实在的,个人觉得还是要有一点差异化,完完全全的照搬总让人有些异样的感觉。正因为和Oracle良好的兼容性,让OB赢得了大量的金融保险等关键行业的客户,所以笔者比较看好OB在国产数据库领域的发展。
PolarDB
PolarDB做分布式架构非常早,在OB、TiDB等分布式数据库兴起之前,PolarDB-X就已经有了很多的客户群体。从分库分表到2.0全新的分布式架构,PolarDB很好的传承了淘宝天猫的技术理念,并借助于阿里云和私有云的部署,将新技术带给了很多的用户。
就笔者的了解,PolarDB的用户主要集中在零售和互联网等行业,这两年也在向金融和保险等传统行业推进。PolarDB团队对技术的热爱和痴迷,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大家可以去翻看最新的墨天轮国产数据库排行榜 – 论文数量排名第一,多篇论文入选了VLDB等国际顶级会议,专利数量仅次于华为和中兴位列第三。而且他们的公众号和知乎专栏等也写的很专业,读来让人获益匪浅。
一个基础扎实又对技术充满热情的团队,PolarDB能持续排名第二也算是名至实归。
GoldenDB
24年的最后一个月GoldenDB跃升5个名次来到第三,确实让我有些意外。GoldenDB的个性与其母公司中兴通讯非常的相像 -- 低调而务实。早在2019年GoldenDB和中信信用卡中心合作投产了国内第一个大型股份制银行卡核心系统,为其拓展金融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IDC发布的《中国银行业本地部署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份额,2023》报告中更是以24.8%的市场份额占据头名位置。在运营商领域,GoldenDB于2022年以第1名中标中国移动(70%份额)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集采,现已服务中国移动集团和20多个省份,承载中国移动全球最大规模物联网计费支撑系统,用户数超12亿;在中国移动3大基线省份完成账务计费核心系统数据库替换,在20多个省份进行核心数据库替代。
尽管取了不错的成绩,但GoldenDB给人的感觉是产品相对来说较为封闭,对外开放的官方文档非常少,近期提供了测试版本的申请入口,但是没有官方的支持社区,用户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咨询起来也颇为不便。官方网站上的通讯方式只给了一个地址,连邮箱电话都没有,社交网络则链接到今日头条上的一个头条号,粉丝也不多。整体上给人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

GaussDB
华为一直是中国科技界的顶流,其打造的GaussDB同样也不例外。Gauss100起源于PostgreSQL V8,但和其他“套壳”产品不同的是,Gauss团队对PostgreSQL从架构和内核层进行了深度的修改,从多进程调整为单进程多线程的模式,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式其实各有利弊,多线程固然交互效率会得到提升,但产品的功能扩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线程之间的相互干扰对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影响更大,不太理解Gauss团队这么做的原因;另一个增强则是将事务ID增加到64位,极大程度上解决了PG事务回卷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吸引众多客户的原因之一;此外GaussDB的协议也进行了通讯协议加密以及国产芯片方面的增强。
以上的种种增强让GaussDB彻底脱离了PG的体系,这也符合华为所宣传的“打造数据库根技术”的理念,基于开源openGauss的社区发展也不错,得到了国内一众大客户和二线厂商的支持。只是如此一来更加考验厂商的研发创新能力,而且数据库开发是个烧钱的项目,相信也只有华为能有如此宏大的构想,也希望能早日实现中国数据库根技术的蓝图。
TiDB
TiDB是PingCAP出品的一款非常优秀的分布式数据库,云服务产品在国外的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都做的不错。DBEngine整体排名71,关系型数据库排名38,这也是该榜单中排名最高的国产数据库产品。

近期还和OceanBase共同入选了Forrester Research发布的《Forrester Wave™: Translytical Data Platforms, Q4 2024》报告,位列竞争者象限。

和其国际上的排名和知名度相比,国内市场做的并不是特别好。就笔者的观察,由于其创始人较为敏感的身份(或许还有其他技术上的原因),没有进入到第一批信创名单中,加上早先对Oracle兼容性不够重视,选择TiDB的客户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应用系统的改造,这也使得TiDB在金融行业的成功案例投产比较晚。而于此同时OB、GoldenDB和TDSQL等同级别的厂商都在快速的跑马圈地,等TiDB案例落地后金融保险等传统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差不多定型。
好的产品总是会有用户买单的。TiDB依托于云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收集到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来快速迭代产品,相比于做OP的厂商也会有自己的优势。2024年也顺利进入了第二批信创名单,相信也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写在最后
本来想写TOP 10产品,不知不觉已经2000多字,为了不让篇幅过长就先TOP 5吧。如果朋友们有兴趣可以留言,让我有动力更好的继续后续的TOP 10。
这篇文章完全是笔者个人对产品和市场的评判,尽管我尽可能的以中立和客观的角度来观察这些产品,但受限于本人的视野和认知,其中的观点难免会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如有不当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更多的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