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13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1
暂无图片

DBA——从业十多年,聊聊现状,也希望改变一些东西

原创 Ryan Bai 2024-06-13
1496

面试:35 岁的焦虑

35 岁危机的源头我不做追溯,但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现象,作为 HR、以及很多领导层其实没人真正的想过这个事情,所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年龄角度

  • 缺点:
    • 35+ 岁以后就会深深的感受到卷不动,真的卷不动;不只是身体疲惫,更多的主要是来源于精神层面的,需要醒神回蓝
    • 35+ 岁的人过于滑头,很难被 PUA,不容易管理
  • 优点: 35+ 岁的工程师,经过多年经验上的积累,并不是了解新兴技术,再加上短短一段时间的积累就能应对的。更多的是对底层深度的了解,全局面上的把控。不论横向,还是纵向的经验,都是他们的财富

DBA 行业角度

  • 乙方/云厂商: 由于要面对众多客户,所以所面临的客户,奇奇怪怪的异常数不胜数。为了应对多个客户的异常,所以需要经常性加班
  • 甲方:
    • 方案把控:由于实施安装多数操作都由自己进行,所以每一个点的设置都是经验的沉淀,很少出问题,也就无所谓的卷。偶尔的加班没有影响。
    • 工作交接:从乙方提供的文档中,可以很容易发现重点,从而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 性格:技术人员一般都喜欢简单的生活方式,要不也不会独自钻研技术到金字塔的上层。基本工作职责上我保证不出问题,更喜欢和电脑打交道,其他的事情别找我;不喜欢文档输出,只喜欢做实验。把握好这两点,技术人员很容易被管理。

同行竞争

此处同行并非来源于 DBA,而是来自于数据库相关的厂商。

有的时候并非是个人能力不行,而是商战导致的噱头洗脑了很多人。比如,自治数据库、云管数据库的推广。但目前,实际懂数据库的人并不多。如果无人进行把控,对数据库进行运维、管理,那后果很难想象。

  1. 大学没有数据库专业:其他学科都是捎带学一些皮毛(大数据分析专业更多的是教如何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形成图表。而非数据库管理)
  2. 深入学习数据库的人少:更多的人是喜欢在自己行业做加法,很少有舍弃自身优势,因为 DBA 初期产生价值很少(靠经验吃饭的嘛)。还有就是读研的趋势,很多人读研,都是为了学精自己的专业,就更少人会选择从头钻研数据库了

建议

员工多可以进行筛选年龄和学历,随着可以选择人数的减少,而适当调整两项指标

  1. 学历会刷掉很多人,但从事 DBA 的人,多数都和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本科就已经很少,硕士更是凤毛麟角。
  2. 我从来都不相信绝对,都是根据需求来进行筛选,但是很多人并不是了解所有行业;又无人对其进行调研,分类整理,所以就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35 岁以下全部被 K.O 了,对于经验主导的职业,个人和企业都会受影响。

管理:工作不饱和

DBA 在公司一直被诟病,但我更希望每个人尊重自己所选的专业,同时也尊重别人的路。每个行业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压力点也不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诟病

  1. DBA太闲了,工作不饱和,应该加班。。。
  2. 想学习回家学,公司不是培养人的地方,是为了让你工作才找你来的
  3. 巡检报告、任务进度要各种输出

解释

  1. 所谓的运维,就是运行维护,以数据库运行稳定为主,如果让DBA非常的忙,说明这位 DBA 能力不高,数据库经常性出问题,对公司影响反而及其的大
  2. DBA 的操作一般都偏向于高危,影响面很广。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高注意力一直运作。所以为了更好的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很多工程师都会处于“半输出”状态。比如做实验、总结上次异常的原因、梳理完善自己的工作笔记、了解数据库新特性等。
  3. 以上这些内容貌似对工作没什么帮助,其实都是为了下次遇到相同状况,更好的进行维护,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数据库原理和DBA,就相当于业务和开发的关系。所以为了更好的架构和维护,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各种特性
  4. 日常巡检报告的话真的没必要,有问题都会提前告警,要不告警的意义是什么呢?深度巡检也是按月、季度不同层次、不同深度来做,报告建议按季度提供,因为告警和月度以下的巡检真的没必要太深。不出问题为准则
  5. 不建议频繁写报告:上层一个想法,每向下一层就需要三倍的时间去应对,因为人与人之间思想不是相通的。为了满足上层的需求,总要做更多的准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忙的依然忙,闲的永远闲。方向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越忙越好。

建议

  1. 一切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喜好而做事,此处降本增效其实可以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2. 领导只管方向、结果、deadline,不管具体如何做,永远相信技术人员比做管理的人员更专业,因为术业有专攻(如果发展技术的发展到最后,不如管理的懂技术,那我只能说技术太废了)

经验:新人新技术

刚毕业两三年,就可以获得的经验,我只能从深度来说,可能并不够,仅仅处于会用,用的可以阶段。很多决策、架构、评估等等高深度工作,离不开日积月累。在乙方时,我遇到过很多很坑的数据库的软件安装配置,处于甲方,我也恢复过乙方删过的库。现状是经验不如年龄重要,但对于技术专业来说,却真的是重中之重。

目前每次上线新产品我总会关注的点,很多厂商基本都会命中几条,既然是厂商,难道是因为他们工程师、领导年龄太大导致的么~

  1. 不用 full group by
  2. 不用绑定变量
  3. left join 到处都是,不用 inner join
  4. 有索引就行,复合索引不管顺序,也不管是否有相同字段创建过索引,不考虑合理性
  5. 。。。 。。。

最后

此处不讨论技术,只是举例说说现状与无奈,其实这些看法也不仅限于数据库行业,只是从本人作为数据库管理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而已。

同时我也会做更多的努力、拓展和发现,当我走过这段时期,会再来更新对此的看法,提出一些建议。

吐槽一下:
为了优质生活而努力工作,却丢了自己的生活
为了日常方便而发展科技,却让活着越来越累
为了降本增效而各种汇报,却使整体产能下降
为了优秀员工而筛选年龄,却降个人能力要求

最后最后,此为我的一次拓展吧

6月15日(周六)下午,“PostgreSQL技术峰会”走进广州
1场 get 10位社群专家
不容错过的面基、深度交流机会
精美伴手礼相送,还有少量名额,即将截止
识别海报末尾二维码报名,我们周六见~

最后修改时间:2024-06-13 18:05:27
「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和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关注作者
1人已赞赏
【版权声明】本文为墨天轮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墨天轮),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墨天轮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墨天轮中有涉嫌抄袭或者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锁钥
暂无图片
9月前
评论
暂无图片 1
6月15日(周六)下午,“PostgreSQL技术峰会”走进广州
9月前
暂无图片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