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DBA朋友说特别讨厌国产数据库吹牛逼,今天就来聊聊数据库厂商该不该吹牛逼这个问题。其实吹牛是所有企业和个体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这是一种营销手段。你仔细想想,你说的话每句话都是实实在在,没有任何折扣的吗?只要你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你就会在你所说的事情中做一定的夸大,这其实是你自己的一种营销。
说起数据库领域的营销能力,O记不说是第一,谁敢说自己是第一?我96年在北京就被O记的Oracle Open World上发布的VLM震得目瞪口呆。不过后来一个IBM的朋友不服气地和我说,什么Very Large Memory,Alpha小型机又不是Oracle的,Oracle只是利用了64位的服务器,配置了大于4GB的DB CACHE,一下子提升了几十倍的性能而已,等IBM的64位系统出来,DB2照样做得到。
吹牛一般是指说一些做不到的事情,当前没做到,未来能做到的,在大多数场景下也算是吹牛。再以O记为例,这些年Oracle总是会把未来将要实现的功能先吹出来,在我干DBA那阵子,业内有个共识,那就是Oracle的大版本出来后的第一个版本是不能用的 ,比如8.0,9.0,10.1,11.1,只有到了8.1,9.2,10.2,11.2,这些大版本的预览功能才基本上能用了。在这个历史阶段里,Oracle总会先把牛吹出去,然后在首版本中跳票。不过最终,O记吹的牛都能够实现。
敢吹牛不是坏事,能把吹过的牛都实现了,那就是好汉,如果吹的牛实现不了,那就是真的吹牛。不过如果牛都吹不好,只会玩玩让外行人看不太懂的游戏,那是没啥出息的。其实目前国产数据库厂商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吹牛的问题,而是吹不出像样子的牛来。在数据库领域,吹牛吹的其实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理念,是一种引领。就像去年第三届PAB上O记介绍的新特性,大多数都是预览性的,有些功能甚至连预览都无法做到。但是今年的第四届PAB上,这些东西都可以直接演示了,明年上半年,这些功能甚至可以在线下独立部署版本上都可以供用户使用了。这种牛吹得让人十分舒坦,因此大家都把O记当成数据库产业的航标灯。
什么时候国产数据库也能够吹出一些引领数据库产业的大牛来,那才是国产数据库产业的幸事。去年PAB的时候,O记让我帮助找一些国产数据库有,但是O记没有或者做得不好的创新点来。我找到一些,和O记的产品经理经过分析后,只有在索引上有一些值得O记学习的东西,而且这些功能并非国产数据库的原创,而是PG开源数据库的特性。这说明我们的国产数据库在自主创新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自认为创新的东西,要么价值不大,要么O记本身已经做得不错了,不过人家没把这些当成值得作为创新点的特性而已。
总结今天的思考,我还是希望国产数据库多吹吹牛的,只不过不要吹哪些秒杀某记多少倍,或者一些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对数据库产品有点实际帮助的东西,吹一些真正对整个数据库产业都有引领作用的创新点,大家肯定是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