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我国软件研发效能现状与趋势,发掘效能提升痛点以及落地过程中的优秀实践,中国信通院牵头发起了“2022中国软件研发效能调查”,并根据问卷征集(有效问卷1049份)和企业调研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一份内容详实、极具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
在6月16日召开的“2022精益软件工程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2022中国软件研发效能调查报告》,该《报告》主要围绕软件研发效能现状、软件研发效能提升痛点、软件研发效能工具平台、软件研发效能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开展深入探讨,并对未来软件行业发展给出建议。会上,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副主任郑立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副主任郑立解读白皮书
一、软件研发效能现状
国内软件研发效能水平有较大可提升空间,需持续改进。
国内软件研发效率处于中等发展阶段。对比DORA 2021 DevOps现状调查报告,发布频率、变更前置时间等指标处于精英水平的占比低于国际水平。
软件交付质量和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发布成功率超过85%的研发团队占比,与国际水平相当;平均故障修复时长在一天之内的研发团队占比,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

效能度量实践印证了其对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价值。企业引入效能度量意愿较强,但度量模式缺乏正确引导,整体成熟度有待提升。
超半数研发团队已初步建立效能度量指标体系,全局指标的关注度较高,过程性指标的普及率有待提升。研发数据获取渠道缺乏统一性、规范性,错误的度量模式可能对效能提升起到反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31.51%的企业将个人维度度量结果纳入考核,度量的目标是问题分析与改进,用于考核可能导致数据失真、并产生负面影响。度量目标和指标不分层(占比46.07%)、照搬用户或管理者的度量诉求(占比44.25%)、度量沦为面子工程(占比38.12%)是负面影响最大的三个效能度量误区。而有五成的企业未实现研发数据自动、统一采集,扰乱效能度量结果准确度。四成以上团队将“建设或改进研发效能度量平台和工具,完善度量指标体系和模型”作为今年工作重点。
郑立表示,为避免企业走入效能度量误区、充分发挥效能度量对提质增效的赋能作用,有以下建议:
1
开展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能力评估,向市场推广标杆度量产品和咨询服务,改善研发效能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率,降低技术门槛,提高效能度量灵活性和普及度;
2
促进研发效能度量标准在业内的推广实施,提供度量指标体系建设路径,引导企业建立正确、科学、有效的效能度量模型。
二、软件研发效能提升痛点
研发效能提升的核心阻塞点主要为流程规范、组织结构、工具平台和人员技能,国内市场需要成熟完善的研发效能体系建设路径和功能完备的工具平台来解决企业痛点。
流程规范以46.74%的占比作为阻塞研发效能的首要因素,组织结构(35.92%)、工具平台(33.24%)和人员技能(33.14%)是处于影响研发效能提升第二梯队的阻塞点。
质量问题仍然是阻塞研发效能非常重要的因素。开发者测试(34.29%)、代码检查(33.63%)、测试自动化能力(29.31%)也属于需要迫切提升的能力/环节,由此可见质量问题仍然是阻塞研发效能的重要因素,即使开发流程提速,没有充分的质量保证,仍会拖慢整体的效能提升。
三、软件研发效能工具平台
研发工具链完备度有所欠缺,企业期望建立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的一体化研发效能平台。
一站式研发效能平台普及率较低,平台能力建设成熟度分布不均。19.73%受访者仍处于手工阶段,54.40%的受访者已引入研发工具,可见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研发效能工具化和平台化的重要性。但真正具备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原生一体化平台的企业仅占 26% 左右。代码开发构建到安全/质量/自动化测试/监控运维的平台(工具链)覆盖率断层严重,研发运维全流程一体化诉求强烈。

企业期望建设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的一体化效能平台,可接受商用产品。在企业研发效能平台建设规划中,目前超四成企业计划建设研发一体化平台,其中自研比例占总量的32.28%。有超五成 (31.7%+20.21%)的受访企业可接受引入商用产品来建设研发效能一体化平台。
企业对国产自研(非国外开源软件封装)研发效能平台的诉求强烈,但对国产自研产品的了解存在不足。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七成的企业对于国产自研的研发效能平台有诉求,其中41.38%的企业迫切希望尝试非国外开源软件封装的平台。基于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国际形势,软件研发工具平台的自主可控进程刻不容缓。
四、软件研发效能体系建设
多数行业及企业的研发效能体系建设仍在起步阶段。缺乏组织级效能提升目标和策略、缺少专职部门统筹和指导,以及忽视研发效能与业务经营的关联,阻碍了企业降本增效的转型进程。
采用自顶向下的总体效能提升战略目标拆解方式的企业占比不足五成。近一半(43.77%)企业由高层发起或支持研发效能提升活动,以提升企业研发效能为总体业务目标。18.01%的企业是从基层团队发起,然后经过高层审批,获取高层的授权与资源支持。16.67%的受访者表示效能提升由研发团队自行决定,并对效能提升总目标及实施策略进行各自定义,在组织内部没有统一规划。
研发效能提升缺乏系统性统筹,专职效能人员和部门普及率偏低。国内半数企业并无专职人员或部门对过程改进效果进行监控指导;24.52%的企业有专职部门负责搜集过程数据,并基于数据建模优化组织内部研发过程。2.85%的企业内部专职研效团队在10人以下,只有15%在50人以上,12%的企业没有专职人员进行效能体系或平台建设。

多数行业及企业的研发效能体系建设仍在起步阶段,未来提升空间巨大。近半数企业的研发效能体系建设处于刚刚起步或一年以内阶段,三年以上的企业仅占总数的25%。当前处于研发效能体系初步建立阶段的企业过半(51.92%),加之未开始建设的16.76%,有接近七成的企业认为其研发效能体系尚不能达到完善程度。
五、发展建议
标准先行,促进软件研发效能度量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立正确、科学、有效的效能度量模型;
量身定做,建立贴合自身业务需求的研发效能体系,借助行业生态资源加速业务创新;
避免误区,研发效能体系建设需关注三大要素:组织级战略规划、配套建设路径、效能链接业务价值。
《2022中国软件研发效能调查报告》在精益软件工程大会上以解读形式首次对外发布,感谢各大社区/组织对调查问卷的支持以及各位专家对调查报告编写的贡献!
大会演讲时长有限,相关统计结果和深度分析将在《调查报告》全文中完整呈现。《调查报告》全文将在7月正式发布,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版权声明:本调查报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云上软件工程社区等组织和机构共同编写。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联系人:
韩老师 hansiqi@caict.ac.cn 1881057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