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者三友”,这 些将数字赋予意义的说法,譬如,“一”与宇宙本源,“二”
与阴阳论,“三六九”与等级衡量,虽然带有一定神秘主义色彩,但足以见得数
对古人世界观的巨大影 响。可以说,数在人类了解自然世界、理解客观存在的
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数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理性和正确认知世界的方
法论雏形,也是数据与大数据 的演化开端。
2. 大数据,更是源于数据的概念
相比古代文明对于数的认知模糊而虚幻,随着自然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将数据融
入科学研究范式的定量研究方法出现后,人们将客观事物用数据表征和分析, 逐
渐发现了量变质变规律,使万物源于数的本体思想开始变得清晰和具体。例如,
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天文学上做的定量观测,可为航海者测算精度;化学家拉瓦锡
基 于定量分析提出的物质不灭原理;生物学家孟德尔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的遗
传定律等。这些实例充分说明,以科学数据为媒介的定量描述正是奠定现代科学
研究的基 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把
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量化形式的过程”
〔4〕104
, 即数据化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
标志。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将过去积累的大量观测数据、理论仿真数据当作研
究对象,通过探究其内在统计规律,挖掘数据潜在价 值,形成了崭新的数据科
学,其在与其他领域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催生了一批新的研究方向,如生物信息
学、计算社会学等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大数据正是在这个背 景下被推出的新兴
概念,关于它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只形成了几种典型概念,但尚未
达成共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5V”理论指出,“大数据是无 法在一定时间
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具有规模性
(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 (Velocity)、精确性(Veracity)
和价值性(Value)这五大特点”。无论在哪种定义下,大数据的概念都是源于
技术层面而远远超越技术 层面的,即先从技术角度解释数据与大数据的区别,
再谈大数据的特点及带来的变革。后者往往包含其带给人类生活物质世界的巨大
影响,以及带来的一场以数据化 思维探究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非因果性、舍精
确性而求复杂性的思维革命。
3. 大数据诞生:自然哲学演化的必然结果
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角度来看,如果说大数据是信息科学与商业价值邂逅而产
生的偶然结果,那么其背后蕴含的世界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人 类
社会发展历程中出现却是必然的。首先,数作为理性思维的工具替代超自然论是
人类认知世界方法进步的必然结果。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理性之光,尽管还有些微
弱,但从根本上照亮了一条指引后世的正确道路,把人类从愚昧和玄异中解放出
来。继而,数据成为定量精确的描述语言是自然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从
科学 技术发展历史来看,科学数据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源于其精确性、
一致性和易交流性的特征”
〔2〕39
。最后,随着历史数据的累积与信息科学的不断
发展,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分析和利用大量数据的新方法,大数据的最终出现有着
历史的必然性。
相关文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