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聊一聊在银行做技术是什么感受

DLab数据实验室 2021-11-03
299

导读:你觉得会是怎么的呢?

作者:小舰 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硕士
来源:DLab数据实验室(ID:rucdlab)


一、初印象
提起银行,首先在大家脑海浮现出来的的印象可能还是柜台,办卡,存款、取款等,银行对大家来说更多的是扮演的一个金融机构的角色,但是其实支撑一个银行正常运转的可不仅仅是业务部门,科技部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
那么银行科技部门是在干什么呢?
最简单的,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这就是银行科技部门负责的。再者,你去银行的柜台办业务,给你办业务的柜台人员给你查信息、改信息、录信息等所使用的图形化前端系统(简称图前),也是由科技人员支撑的。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银行科技对业务的赋能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例如你远程就可以办一些业务,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来对你进行校验,为了方便一些支行等营业网点的管理人员对本支行经营状况的分析,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可以为他们实时提供本支行存款额度、贷款额度等指标,在或者通过一些AI建模,对客户进行画像构建,然后进行精准下发营销信息给客户,例如针对你的一些特点给你推荐一些适合你的理财产品等等。以上种种场景,反映了科技部门对业务的支撑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个角落。
二、金融科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金融越来越受到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例如近几年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银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促进了银行业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形式,金融业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近几年各大银行更是加快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在人员上的快速扩充。各大银行的金融科技人员在近两年都在成倍的增长,他们或者在总行的科技子公司,或者在总行的研发中心、信息科技部等本部,人员占比已经远超其他部门的员工数的总和。而且不仅仅是总行会设置科技部门,分行也会有对应的科技部门配合进行科技力量建设。
除去人员投入,预算投入也是相当可观,动辄上亿的科技投入,无不证实科技力量在银行的重要性。
三、成长空间
上面说了这么多,那么在银行中从事科技工作到底怎么样呢?
这里我就不得纠正一下目前社会对银行科技工作的刻板印象了。在跟朋友的聊天中,他们可能经常会说“你们是不是就是每天做做甲方,看着乙方的人coding干活啊?“,或者”你们用xxx技术么?“,再或者就是一些”你们也xxxx???“类似的各种各样的诧异或者疑问。
在这里我要说,随着金融科技战略的推进,随着银行科技部门近几年的发展,整个的人员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每个领域都涌进了一大批的互联网一线的工程师和高校应届生,除去一部分重复性、低价值的事情会交给乙方来做,很多核心或前沿的技术由行员来掌握并研究。
我经常会把这个模式比喻成国内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工作模式来回答别人(虽然不尽确切)。银行科技行员更多的是承担着导师类似的角色,去探究前沿的一些技术,然后与乙方一起去在业务中验证它,从而完成一项技术到业务价值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行员是一直在进步的,与技术圈、开源社区等都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依托于银行的高平台,可以得到很多与业界大牛的交流探讨机会。
另一方面,在银行中你可能就不再是一个螺丝钉,我也在大厂中工作过超过1年的时间,我更多的感受是我可能只是负责了某一个具体的事情,从陌生到熟悉,然后日复一日的开始重复,中间偶尔会接触新的东西。
但是在银行,因为银行整体人员规模还是有限制的,科技部门的人员自然也会受到限制,这就必然会造成一种局面--人少事多。所以会出现一人负责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情况。这会让你得到一个更加立体的成长。你进来之后,不仅仅是做这个项目的一部分,而是要负责起整个项目,从技术到管理,你会得到方方面面的成长。而且当你的项目成熟之后,你完全可以让乙方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你可以腾出时间来继续对这个项目的某个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去优化,去改进,等等等等,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爽。
而且,银行科技发展未来真的是很可观的,前几天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还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于发展的意见》,里面提到了鼓励金融机构将开源技术作为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手段,积极参与开源生态建设等内容,我觉得这是金融行业科技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这也吹响了银行等金融企业科技发展的又一号角,希望不久的将来,银行科技能力能够成为新的一种技术能力认证。
PS.如果你想来银行科技领域工作,欢迎给我私信或者邮件给我哦
(邮箱:yijiancheng@ruc.edu.cn)



文章转载自DLab数据实验室,如果涉嫌侵权,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