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15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假如你身处被“科技制裁”的俄罗斯》之从业者篇

原创 墨天轮编辑部 2022-04-06
3056

导读: 俄乌战争局势下,Oracle、IBM、微软、SAP等各大科技巨头相继宣布暂停对俄罗斯服务,这招“釜底抽薪”背后,直接遭受重创的其实是使用者。当制裁降临猝不及防,所有新闻报道都着眼于国家层面,其实个体需要和行为才是无力的,在进行数据库迁移时,一线从业者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危机?又会因局势变化,有什么职业规划?

墨天轮 作为数据人的技术成长社区,致力于 “想数据人所想,懂数据人所需”,今天我们邀请到的采访对象中,近七成的受访者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来自交通、零售等各个行业,从Oracle使用者以及开源两个角度,聚焦现实困境,关注个体需求,听听他们的心声,让我们一起”闪现“俄罗斯!
 

以下为采访正文

 

Oracle使用者篇

 

🎤:假如此刻您正身处俄罗斯并承担相同的岗位,面对制裁可能失业、转行,是挑战也是机遇,请结合您个人的工作谈谈当下会怎么做?未来有什么职业规划?

 
DarkAthena: 假设我还在上一家公司的话,这个制裁可能无法造成任何影响,虽然这家公司每年都交维保给Oracle,但实际上本公司内部对Oracle数据库管理的相当好,一直停留在11g版本已经近十年了,期间未出现过需要Oracle公司来解决的事,这种制裁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给公司省了一笔巨额费用。就算需要更新补丁,也不是没地方可以下载,这点其实可以参考俄罗斯破解网站开放,以及俄罗斯版权法的调整,只要对软件有足够的把控力,制裁并不会影响无需连接国外服务器的本地软件的正常使用。 我目前作为独立顾问,涉及方面较为广泛,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了。只是缺少Oracle的官方服务后,可能那些以前依赖于Oracle官方服务的用户会面临更多问题,那么可能接到的与Oracle相关的咨询可能会越来越多。同时,部分企业可能会考虑使用他们并不熟悉的国产数据库,这样国产数据库的相关咨询也会变多。

敬勇: IT巨头暂服了,但是现有的软件系统还是可以继续运行,只是停止更新服务。这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可能责任更重了(比如在没有原厂技术的情况下维护好系统的稳定运行)而不是失业,而且从业人员还要学习用其他产品来做好替代工作,这反而给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陈举超: 数据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大核心之一,如若受到掣肘,以此为基底的所有上层应用包括交通、金融、制造、教育、国防等都将会受到影响。如果目前我是一名俄罗斯的数据库从业人员,我不会失业,也不会转行,因为会新增大量的Oracle数据库支持服务的订单,之前一些购买Oracle原厂技术服务的公司,可能会主动联系到我们,重新梳理Oracle数据库运维方案、应急方案、迁移方案等。作为一名DBA,只会一门Oracle数据库技术,显然已经远远不够,技术的深度是根基,广度是枝叶,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才能叶茂,目前正是需要我们加强数据库技术广度的时刻,开源、国产多项技术同时发展,才不会被淘汰。
 
🎤:如果提前一年预知战争和制裁的发生,你有哪些决定和应对措施?

文成: 我会提前了解本人所在行业使用了哪些可能会被制裁的产品,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方案?是不是可以逐步进行替换?不能替代的话,影响有多大?每次技术选型的时候,可能会多加考虑一下,本地化技术替代的问题。在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后,可能不会等到制裁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解决方案,并开始实施了。

陈举超: 首先,我会加大对数据库的调研力度,梳理可落地的Oracle数据库替换方案及迁移方案;其次,加强对开源和国产数据库的学习,然后建议公司尽快将非核心系统的Oracle数据库迁移到开源或国产数据库上。前期肯定会暴露出各种问题,但是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随后陆续迁移核心系统的oracle数据库;最后对于一年内仍然无法迁移的Oracle数据库,建议使用长期稳定的Oracle数据库版本,例如11.2.0.4.0等,不要去使用一些较新的数据库版本,例如21C等。

 
🎤:从俄罗斯被全面“科技制裁”,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文成: 对于很多关键技术和组件,中国目前还是跟西方国家差距很大。比如数据库技术,在前几年存在小、散、乱的分布形态,甚至本人前几年在一些技术讨论群里竟然还有人兜售自己开发的数据库系统软件。同时,目前国内软件公司同质化严重,现在的IT开发人员喜欢使用开源框架快速搭建业务,几个人的班子可能就可以搭建一套平台,平台质量参差不齐,而因为人员少,技术实力不够,所以一般基于通用性的考虑,一般都会选用oracle公司的数据库,这样国产数据库产品的应用发展动力不足。希望政府能够牵头,扶持产业联盟,加大国产产品补贴力度和广度,引导国内软件开发商使用国产数据库,一同来促进数据库行业的发展。

陈举超: 首先,再一次证明了“科技是有国界的”,只有掌握了科技的自主权,才不会被制裁;第二:对于技术从业人员或技术公司,不能被某一种技术、某一种产品,或某一家公司所绑定,要多种技术、多类产品共同发展;第三:加强国产技术的投入和学习,我们要做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规则的受限者,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第四:据东吴证券研究早期发布的《俄罗斯的 IT 自主可控之路》报告显示,长期以来,俄罗斯信息技术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国的技术和产品依赖程度较高,国家层面更要加大国产自主科技的推进,为国产自主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如果您所在的企业正是Oracle的使用者,在遭遇制裁困境时,您是否会使用俄罗斯的国产数据库Clickhouse来作为替代?为什么?

JiekeXu: 不一定使用 Clickhouse 来作为替代,Clickhouse是在线分析处理查询(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MPP架构的列式存储数据库,有些场景无法满足,所以还会考虑其他国产或者开源数据库如MySQL、PG等。

文成: 我们已经有项目在使用clickhouse,每种数据库都有自己的适用场景,所以如果场景合适,社区服务完善,我们的团队还是比较欢迎新产品的加入。

陈举超: 对于OLAP类型业务,可以考虑使用Clickhouse替换Oracle。而Clickhouse数据库并不适用于OLTP场景,可以考虑一些开源数据库,例如MySQL、PostgreSQL等替换Oracle。当然一套系统可能包含多种类型业务,可以考虑将一部分OLAP业务拆分到Clickhouse数据库,另一部分业务拆分到其他数据库上。

🎤:如果您所在的企业正是Oracle的使用者,在进行数据库迁移时你最担心什么?

文成: 我比较担心的是业务逻辑改写和性能降级。很多系统可能年代久远,集成商可能都联系不上了,无法进行数据库替换和迁移。有些可能具备迁移条件,但是需要很大工作量进行业务改写,很多时候,可能需要花很大的代价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功能。

陈举超: 首先我会担心选择不了合适的数据库,最担心的是在选择Oracle替换方案时,由于时间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进行充分地测试,选择了并不合适的数据库,这将会在今后的迁移、运维过程中带来严重的影响,前期的选择往往比后期的努力更重要;其次,业务数据异常也是我会担心的一点。迁移过程中遇到问题并不可怕,担心的是在迁移过程中没有发现某类问题,迁移后短时间内也没有暴露出这类问题,但是在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某些业务数据出现了问题,例如存储过程的语法差异导致迁移后业务逻辑发生了变化,此类问题很难进行回退,势必会对正式业务造成影响;还有数据库稳定性下降问题。迁移后,SQL执行效率低、数据库运行不稳定,备份或容灾方案不成熟。最后则是数据库内部错误可能会无法解决。

🎤:您所在的企业之前有尝试过数据库国产化吗?为什么没有落地?

文成: 之前研究过国内的数据库,但是都没有落地,一方面公司可能觉得上一个新的数据库会对业务有影响,比如数据安全性、业务兼容性,同时,如果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可能导致一些投诉问题。

陈举超: 有尝试过国产化,包含国产数据库、国产中间件、国产化操作系统已经有部分系统正在使用。关于没有落地的原因,是因为同行业里使用相同国产数据库产品的成熟案例太少,很多都是优先使用在非核心系统上,谁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果我国遭遇这种制裁困境,您认为目前国产数据库以及基础软件的发展水平是否能抵挡制裁?

JiekeXu: 我认为如果目前我国面对制裁,暂时还是不能够抵挡,国产化基础软件发展水平还不是很乐观,许多行业核心库都跑在 Oracle 上,万一出问题没有补丁支持还是比较被动的。

文成: 对于软件产品,我个人觉得比硬件产品更加容易抵御这些制裁困境,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很多软件技术都发展很完善,甚至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我相信,我们会更加轻松地应对软件产品的制裁。

敬勇: 目前国产数据库以及基础软件在信创的推动下正在蓬勃发展,国产数据库在各个行业,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也有成功应用的案例,个人认为是可以抵挡制裁。

🎤:如果Oracle也暂服我国,您会选择哪一家国产数据库来作为替代?为什么?

JiekeXu: 替代品我可能会选择达梦数据库,因为达梦数据库兼容性比较高,迁移比较容易,应用层修改的代码则更少。

文成: 目前,我们也在“去O”进程中,选择的是MySQL和pg,如果非要选择一个国产数据库,我可能选择达梦,因为它可能是最像Oracle的数据库。

DarkAthena: 对于老的应用,无法迁移,新的应用可能会考虑使用腾讯云、阿里云、京东云上提供的数据库,因为该公司新的应用几乎都是在这几个云上部署的。如果是我自己来选择一个数据库来作为新开发应用的数据库,我可能会选择openGauss,因为它开源,有必要的话可以自行进行少量代码的修改,而且它针对各种其他数据库做了不少兼容。

陈举超: 选择哪种国产数据库,需要结合具体业务来看。有时可能并不是一种国产数据库就能完全替换掉Oracle数据库的,需要结合实际业务场景,例如同一个系统内,偏OLTP业务部分使用DM数据库替换,偏OLAP业务部分使用GBASE 8A数据库替换,中小规模HATP混合型业务,使用TiDB进行替换等。

🎤:如果做国产数据库的迁移、替代,您是否会有顾虑?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文成: 主要对于产品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顾虑,如果造成数据丢失,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可估计。同时,迁移可能会对现有业务进行改造,这部分工作量也比较难以评估。

DarkAthena: 当然会有顾虑,一方面是数据库这个产品本身,是否有良好的性能、是否稳定,对目前的应用软件是否可以兼容;另外一方面就是数据库的相关支持服务,在出现问题时,是否有资料可以查询或者是否有足够的相关专家能处理这些问题。

陈举超: 第一:技术掌握程度。作为一名DBA,在公司引入一种新型国产数据库前,需要充分学习了解这种数据库产品的相关技术知识,包括体系结构、安装部署、迁移、故障处理、性能优化、巡检、备份、监控等部分。作为一名数据库运维人员,通常是比较抗拒没有维护技术文档、技术社区的国产数据库产品,因为这意味着你很难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到这种数据库产品的运维知识,在数据库运维过程,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只能联系原厂进行解决。第二:国产数据库选型。目前国产数据库产品已经有200多种,估计再过5-10年后能够存活下来的数据库产品会少很多,如果不幸选择了某种将要淘汰的数据库产品,势必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您认为国产数据库与商业数据库当前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JiekeXu: 差距还是很大,希望三至五年之内可以追赶上。最主要的差距是生态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资料库文档库的建设。只有生态健全、大力发展人才培养、建设文档资料库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某十四年数据库从业者: 技术而言,Oracle等商业数据库不仅能够自治运行、运维管理和优化自动化,甚至连技术支持、问题诊断和问题溯源也在自动化,成了一个闭环。国产数据库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另外是生态和人才储备也需加强。

文成: 我觉得还是没有比较好的生态。只有大家都用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态,让产品发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因为国产数据库都在跟国外的数据库进行对标,指标上面其实可以做的更好,而数据库用户可能更加希望产品稳定安全,遇到问题可以立马得到解决。

陈举超: 我认为主要是在技术文档、技术社区、技术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技术积累等七方面存在差距。

  • 技术文档少。国产数据库技术文档方面做的较差,国内做的相对较好的有PingCAP、达梦等,因为投入大、闭源或是技术保密等原因,很多国产数据库很少或几乎没有公开的技术文档,这方面对数据库从业人员特别不友好。 当我们满腔热血想投入某种国产数据库学习中,发现无法获取到安装介质、安装文档等资源,会瞬间降低了对这种数据库的好感,这也对国产数据库选型造成一定困难,单凭某一数据库厂商的售前讲解,很难客观评估某种数据库产品的优缺点。

  • 技术社区维护少。少部分国产数据库厂商有自己的技术社区,如PingCAP等,但大多很少维护或没有维护自己的技术社区,甚至会发现在技术社区里,只有提问,没有解答,一个问题过去几年没有任何关注。记得初学Oracle数据库时,经常浏览ITPUB论坛,有对数据库不了解的问题在论坛提出后很快会有解答,甚至有时一个典型的问题会同时有多位技术大佬一起回答,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技术的扩展延伸,往往可以从一个问题上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前墨天轮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块的短板,遇到国产数据库问题时,第一时间会去墨天轮搜索看看有没有现有的资料,然而墨天轮上的这群大佬似乎正是当年ITPUB上的大佬,不同的平台,相同的大佬。

  • 技术人才培养不足。目前已经有200多种国产数据库产品,但真正注重技术人才培养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例如南大通用、达梦、PingCAP等,其他很多数据库产品很难有接触的机会,自学也无法获取到学习资料。

  • 技术积累少。类似Oracle数据库,已经发展近40年,几乎集全球数据库人才力量开发的一款数据库产品,从技术积累、生态社区、人才培养、用户规模等方面,国产数据库仍然无法进行抗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逐渐缩小。

  • 生态环境差。数据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款产品,它需要结合国产数据库、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国产中间件等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全面的生态环境,各种适配、兼容性工作需要加快完成。目前各种国产化产品仍处在初级高速发展阶段。

  • 技术人员规模不大。虽然国产数据库产品较多,但每种数据库产品对应的数据库技术人员规模较少,目前国产数据库产品对应的技术人员平均百人左右,这和其他商业数据库人员几千甚至几万人员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款数据库产品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运维等人员,这也说明国产数据库仍是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 产品成熟度不够。综合前面几点,不公开技术文档,不维护技术社区,技术积累少,生态环境差,最终导致数据库产品参与度降低,很难进行全方位地打磨,需要真正大规模使用后才能根据需求或BUG逐步完善产品。

🎤:您对国产数据库的发展与替代进程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JiekeXu: 目前国产数据库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纳入墨天轮排行榜的就多达199种,但真正能存活下来的数据库厂商不会太多,更是人力、财力的浪费、不如采用“合纵连横”的方式来一起对抗 Oracle。

某十四年数据库从业者: 一个国家的强大会影响各方面,未来国产数据库发展是必然。云是趋势,加大做云数据库的投入力度,进行微创新。替代是一种思路,如何在新的业务领域开拓也是一种思路。

文成: 目前国产数据库还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和技术标准,中国是IT信息化大国,很多产品都已经开始影响国外的IT生态,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只是现在还没建立系统的生态环境,把更多的团队纳入进来。希望相关厂商能够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最好是推出免费开源的产品,鼓励小微团队使用产品。政府也要加强引导和宣传,落实补贴,推广良好的商业模式和应用模式,形成规模效应。

DarkAthena: 目前重复造轮子的太多,就拿支持那些基于postgresql来进行开发的数据库来说,每个都宣称支持oracle多少函数,多少程序包,但是都不开源,背后估计是单兵作战,而且大家都能做出来说明这并不是什么高端技术,结果大量的技术人员都把时间浪费在了非高端技术上。如果国产数据库能形成统一联盟,互相共享一些技术,然后各自保留一些独有的特色,这样应该能让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再加快一点。 然后就是基于国产数据库的优秀软件数量,目前还远远不够,建议国家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以及对软件公司的扶持。

陈举超: 第一:浮夸宣传。很多国产数据库技术不对外公开,技术保密,信息不透明,导致厂商在宣传产品上,往往是浮夸宣传,自卖自夸,这导致我们很难客观、全面地了解一款数据库产品,很难选择到真正适合业务场景的国产数据库。建议有关部门或机构对这种现象进行把关,类似315打假一样,需要对自己的宣传负责。第二:技术横向对比。 类似多种品牌的汽车对比一样,会有单独的发动机排名、变速箱排名、底盘排名等。国产数据库领域目前排名主要是热度排名,很难通过更多维度横向对比各项指标。建议增加更多技术维度的排名,例如优化器技术排名、数据分布技术排名、数据副本技术排名、水平扩缩容技术排名、集群技术排名、灾备技术排名、TPS排名、技术文档排名、技术社区排名、兼容性排名等,当然排名需要建立在单一变量基础上进行测试,即只有数据库产品这一变量不同,其他实验环境完全相同。第三:以技术发展为基础。 有些国产数据库厂商,不是以技术、产品和服务为卖点,而是以政商关系为突破口,向地方政府、企业等要政策和市场,在完成利益绑架之后搞采购。这种做法破坏了良性竞争机制,使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国产数据库长远发展。
 

开源篇

 
🎤:当下如果说”科技无国界“可能存疑,目前还没有收到开源数据库无法在俄罗斯使用的消息,那么您相信“开源”能做到无国界吗?

Kevin 崔: 回答这个问题前,需要理解开源的定义,“开源”不可能是光靠口头说是“开源”,是有国际协议约束性的。 五种开源协议的比较(BSD,Apache,GPL,LGPL,MIT):mysql 的GPL协议 ,mongodb SSPL,Redis BSD协议,所以需要分清数据库哪个是真正的开源和假的开源,额外会存在哪些限制?开源本身是无国界的,但需要看对开源的理解。

阎书利: 没有真正的无国界,实力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毛主席说过“枪杆子底下出政权”,如果一个国家的实力足够强大,是能够改变很多事情的,之前ORACLE制裁俄罗斯的消息在朋友圈疯狂转发,毫无疑问,这波举动也会加快国内“去O”的脚步。而开源数据库会成为首选。虽说开放、开源,但开源软件的服务却含着“控制”,有了这样一重把关者的角色,开源,远不止这么简单。 因此开源,是我们提升技术与科技的途径,但不能被开源遏制,也就是中国应该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国产数据库。

 
🎤:目前部分开源项目对俄罗斯程序员已经关闭了访问权限,这种制裁对业务上会有哪些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减轻影响?

Kevin 崔: 对于已经安装使用的软件,不会限制。但对于安全漏洞,补丁等是无服务的。 可能会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 软件存在bug问题,就无法支持,这样会危及系统的稳定性。
  • 还有安全问题,因为无法获取安全漏洞补丁,对数据来说最致命。现在每天都会发生信息漏洞,勒索等情况,这样会间接的影响到实际业务。

为减轻上述影响,可以通过采用真正的开源协议的软件,逐步替换掉一些有限制的技术。国家层面上也需要自主研发,推进技术创新。

阎书利: 俄乌冲突的原因,例如Nginx禁止俄罗斯程序员对开源项目访问权限和贡献提交,由于Nginx的开源特性,f5也无法让俄罗斯不能用,只能禁止俄罗斯IP访问代码托管平台。这种制裁可能对于当前的运行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当前使用的软件因缺陷或兼容性需要版本迭代,就会有些麻烦。 因此最好在国内使用我们自己的代码托管平台,否则基于现在的中美关系,俄罗斯可能会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您认为我国目前的开源水平如何?可以从哪些方面加速建设完全自主的中国开源社区?

Kevin 崔: 个人认为,目前国内开源水平应该处于萌芽阶段,已经有很大的起色。比如达梦,tidb,ob ,openGauss等,但仍需要吸收国外的“开源”结晶,补充自己的不足。

阎书利: 我国的开源水平还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开源的发展更多依赖于生态,光凭借个人和小团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目前一些开源数据库的伙伴们所共同努力的。

【编者按】:一线从业者们认为此次制裁不会对俄罗斯造成多大的影响,相反在短期内,服务需求可能会加大。回到国内,如果使用国产数据库替代当前所用数据库,他们仍然对产品稳定性,数据库选型等方面存在担忧。他们一致认为技术文档不足、生态环境差、技术积累不够等是国产数据库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产数据库需要形成统一联盟,互相共享一些技术,然后各自保留一些独有的特色,这样可能会让国产数据库的发展的步伐再加快一点。

最后修改时间:2022-04-06 10:13:45
「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和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关注作者
3人已赞赏
【版权声明】本文为墨天轮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墨天轮),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墨天轮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墨天轮中有涉嫌抄袭或者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