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9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暂无图片

不确定的金三银四,看得到的未来机会

756

本文为墨天轮社区独家原创邀稿。编者按: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的快速迭代,让每一个从业者都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金三银四”求职季,我们不禁思考:机会究竟在哪里?国产数据库的崛起、大模型的爆发是否又会带来更多的岗位机遇?而当机会摆在面前时,我们又该如何凭借自身能力脱颖而出?本次我们邀请到数据库资深专家多明戈教你玩狼人杀分享他的洞察与思考,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2025年开年的我们,被deepseek带来的一轮又一轮冲击应接不暇之际,时间又悄然来到了今年的求职季。如果说20年到22年,是国产数据库奔涌的念头,那么23年开始,数据库这个行业似乎正在从大众的视野之中渐行渐远。这其中固然有行业发展已经过了大量风投的时间窗口,还有着大量应用落地场景已经到来,大家开始更关注实际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技术总是要经历出现在公众面前,淡出公众视野,再到最终融入生活的步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无论时间还是行业发展,总是比我们预期快之又快,回看自己三年前写的有关求职方面的想法和建议,《金三银四,怎么就我换工作这么费劲(I)》 《金三银四,怎么就我换工作这么费劲(II)》 《金三银四,怎么就我换工作这么费劲(III》三年之后情况又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是时候在2025年的金三银四(如果还有的话)到来之前,写一篇在当下的文章,来聊聊今年的求职建议。我个人有自己的信息茧房,如果有描述不当或者和现实中存在较大差异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一)机会在哪里

正月十五那天,一个在金融行业做财务的朋友跟我说,怎么感觉这半年的时间里,中国科技突然爆发了一样。我回答说,也许是贸易战开打之后立项的那一批纷纷交作业了,也许是经过多年的量变最终转化为质变,也许是之前大家没有那么关注,总之,从去年六代机到今年deepseek,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魔童闹海,最近几个月我们确实是是被一个又一个的现象级新事物冲击着。那么,这中间带来了什么新机会?

第一类,国产数据库类。我不只从一个数据库厂商的商务或者客户经理那里听到,他们缺人,尤其是缺客户服务的。产品有了,客户有了,但是往往给客户服务的售前售后工程师,或者交付工程师,又或者高阶的架构师,非常少。一方面是客户增长快,另一方面是从市场传导到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年。这一方面的机会将是很多DBA或者数据库工程师最适合的岗位。这是肉眼可见的机会,也是大部分同行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可能会是原厂的,也可能会是第三方服务商的,量大管饱,而且会极具挑战。
可能岗位:DBA、销售支持、产品经理、交付工程师

第二类,大模型相关。大模型虽然大家都把它归类到人工智能领域,但是不要忘记,大模型也需要数据。deepseek带来的蝴蝶效应就是,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私有化部署来训练自己的专属大模型。训练的数据既有非结构化的文本,也有各种结构化的数据。既然有数据,就要涉及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既然存储和管理数据,那么数据库就终归是一个回避不开的领域。也许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也许是向量数据库,也许是数据湖数据仓库,总之这些技术都会有需要。DBA们除了管理数据库,还有一个隐藏技能,就是如何保证系统的高可用与稳定可靠性,这些都是大模型训练或者未来使用的必要因素。
可能岗位:DBA、数据工程师、架构师

第三类,中国企业出海。实际上中国企业出海和国产数据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是两者又有着些许不同。企业出海,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尤其最近两年,中国正在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而因为文化差异以及工作配合的原因,招募中国工程师往往会成为中国企业首先考虑的。在海外的数据中心建设或者云上建设,终究离不开数据和数据库。那么围绕着数据库的岗位也会应运而生。电商、制造业、游戏、新能源、医疗,都是数据库使用的大户。仅仅依靠现有的团队规模,恐怕不足以应对未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可能岗位:DBA、销售支持、数据工程师、架构师、交付工程师

(二)把握机会

说到这里,估计会有读者说,你这饼画的挺大,我更想知道怎么把握住这些机会。那么,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聊聊,把握机会的关键点。

维度一,硬实力。所谓硬实力,就是专业技术能力,也是大家赖以生存的根本。结合上面的三类机会,我拍脑子给出如下建议:

  1. 国产数据库能力。关注并深入学习一门排名高的国产数据库。墨天轮的国产数据库榜单已经缩小到200多一些,比巅峰时候少了一小半,而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强者恒强,头部大玩家们的格局已经形成。结合你所在的行业,看看同业都在用什么国产数据库,选择一门使用率最高的去深入学习。
  2. 有选择性地多交流。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与其回避不如主动拥抱,但是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比如你在某行业,那就多去参加同行们的交流,比如你选择了某一种国产数据库,那么就多去参加那种国产数据库的活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络而不是闭门造车。
  3. 实践,实践,还是实践。纸上谈兵注定走不了多远,无论自己在测试环境还是实验环境,都动手去做,而不是只动眼睛不动手。数据库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技术门类,文档里写得再好,不如动动手试试水,不断积累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才是我们唯一的路。

维度二,软实力。除了专业技术能力,软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有时候两个硬实力差不多的候选人,最终还是要靠软实力来获得机会:

  1. 语言关。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有一种论点,就是有了AI语言大模型,外语就不那么重要了。大模型只是提供了一个翻译途径,但是在面对面或者视频会议中,能够做到基础的沟通仍然是我们必备的。即便是文本的翻译,有时候也很难找到精确的对译,还是要看原文。
  2. 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能力,既有口头上的也有书面的。我接触过很多技术水平非常高的同行,有的表达能力很优秀,只言片语就可以讲事情说明白,也有的同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无论DBA或者数据库工程师一个多么技术的岗位,和人打交道始终是不可能回避的。
  3. 技术广度。必要的时候,多了解一些其他技术领域的趋势,也有可能带来新的机会。比如我自己曾经因为调研过市面上的APM系统,获得过一个项目负责人的机会,实际上这个调研仅仅是自己在遇到了性能问题之后自己主动做的探索,和数据库相关,但又不是完全只服务于数据库。

维度三,其他能力。实际上,这些能力到底要不要放到软实力,我是纠结过的,但是罗列下来发现这些和工作内容不是直接相关,还是单独做一个更合适:

  1. 信息筛选。每天海量的信息,是我们当下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如同爆炸之后的风洞,极速且庞大。不可能所有的都接纳消化,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保证自己每天摄取的信息量是对自己尽可能有利的。这个能力在一些大佬身上非常明显,也是他们傍身的竞争力之一。
  2. 文化领域。涉及到出海,那么就不可避免和当地人打交道。有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文化上的鸿沟导致了双方难以理解对方。在文化领域里多了解对方,在沟通和合作程中遇到的障碍就会相对少一些,同时也要把中国文化主动传播给对方,理解是双向的,仅靠我们理解对方并不够。
  3. 身体健康。没错,无论做什么,都请记住,身体是本钱。高强度的连轴转也好,倒时差带来的不适应也好,终究是要以身体健康作为依托。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作息,有条件的话适度的定期运动,同时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三)以及找机会

实际上光有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还差最后的临门一脚,就是去哪里找机会。工作机会不会凭空掉到我们面前,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如何去寻找就成了横在很多求职者面前最后一个难题。

1.公司官网。这是最容易找到的一个渠道。不论是国产数据库还是大模型还是出海企业还是其他机会,招聘都会在官网发布。但是官网招聘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一个是时效性,有些公司都已经停止招聘还没有及时更新,简历投过去对方说招到了。也有可能简历投过去好几周没动静,总之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不会发生的。

2.招聘网站。招聘网站的好处是,可以针对一类岗位集中搜索集中投递,而且可以和招聘方直接联系上,无论是技术团队还是HR。当然缺点也有,就是简历筛选机制,很多岗位会在后台设置筛选机制,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投递之前是不知道的,很可能投完,因为筛选机制根本没到招聘方手里,没下文了。

3.直接推荐。直接推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部员工推荐,另一种是猎头推荐。好处是我们能够确保简历推到了用人方,不论是团队成员还是HR,都可以看到我们简历,确定性更强。但是考验我们人际关系能力,认识了多少朋友或者猎头,他们对我们的了解程度有多深,都很重要。

4.其他方式。其他方式就不拘泥于特定的场合了,比如跟朋友合伙创业,再比如在某个场合结识了某个公司的高层,都有可能促成一个可能性。但是这一类往往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总有,甚至有的人一生都遇不到一次。只能当作一个念想存在。

我估计看到这里,会有读者跟我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工作这么难找,怎么你说的这么轻松?有关工作机会有多难,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再去强调除了调动情绪,其实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一方面,机会是等出来的,不仅仅是我们准备好了就能立刻有,另一方面,还需要一些运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选择,都会造就不同的结果。我们无法在这些海量的随机因素面前找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线索,只有把心态调整好,让自己在面对机会时能够从容应对。

生活,有时候就是一个七天又一个七天,而机会的获取,有时候就是从一个期望到另一个期望。从期望到失望,再从失望中走出来,面对下一个期望。AI或者大模型固然火,但是没有从业经历的我们又能从中获取什么,才是应该多去思考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文章尾声,回顾这两天从组织内容到语言整理,再到回顾自己求职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总觉得过去的事情既遥远又好像就在昨天。AI冲击之下,未来的不确定性只会越来越高,没准年初写的,到了年尾就彻底过时。我们在后知后觉中,都在经历并参与着历史浪潮的奔流涌动。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喊出哪吒那句“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的豪言壮语,然而也都不想经历和申公豹一样的命运。只愿每个人都能在这场时代的巨浪之中,都能安全上岸。


本文为墨天轮社区独家邀稿,内容为 多明戈教你玩狼人杀 原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本文现已收录至合辑《墨天轮专家邀稿合辑:论道数据库 解读新发展》,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墨天轮官方。

最后修改时间:2025-02-20 15:46:33
「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和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关注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为墨天轮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墨天轮),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墨天轮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墨天轮中有涉嫌抄袭或者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modb.pro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墨天轮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