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6月,IBM公司的研究员埃德加·考特(Edgar Frank Codd)在 Communications of ACM 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从这篇论文开始,拉开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革命的序幕。
ORACLE的建立:1977年,Larry Ellison, Bob Miner,和Ed Oates成立了Relational Software, Inc(RSI)公司,提供软件开发的咨询服务。1983年,RSI改为甲骨文系统公司,再然后更改为甲骨文公司。
1979年,RSI发布了第一款商业化、基于SQL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Oracle V2,这是关系型数据库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Oracle的主要对手都在做什么呢?IBM的SYSTEM R原型在1977年在3个客户处安装,1980年发布了S/38系统,这是以System R为原型的数据库服务器。Sippl和King则在1981年发布Informix(INFORMation on UNIX),而Sybase公司则成立于1984年。
1983年,Oracle V3版本发布,这是第一个同时支持主机、小型机和PC的多平台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个版本以C语言编写,所以可以方便地移植。
在这一年,IBM发布了DATABASE 2(DB2)的版本,INFORMIX则在 继续优化,在1985年将新的基于SQL的查询引擎引入INFORMIX数据库。
1985年到1988年,Oracle陆续发布了V4,V5,V6版本。很多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特性,在这一时期已经具备,V4支持了多版本一致性读,V5版本则是支持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V6版本引入了行级锁、支持在线的备份和恢复,以及支持了PL/SQL语言。在V6.2版本支持了Parallel Server,当然这一特性真正成熟和应用还要等到Oracle9i的版本,名字也从OPS改为了RAC。
IBM则在1987年发布了OS/2 V1.0扩展版本,支持了PC,于1989年支持了分布式关系数据库架构。
INFORMIX在这一时期也迅速发展,技术日渐成熟,1986年发布了INFORMIX-SQL 2.00版和INFORMIX-4GL 1.00版,两个产品都包含了数据库引擎和开发工具,90年发布了Informix OnLine 5.00版本,支持两步式工作提交和存储过程,以及触发器。
而在1984年,Mark B. Hiffman和Robert Epstern创建了Sybase公司,并在1987年推出了Sybase数据库产品。
1992年到1996年期间, Oracle发布了V7、V7.1、V7.2和V7.3版本。V7版本正式支持了基于PL/SQL的存储过程、触发器、两段式提交、共享光标和基于COST的优化机制。在V7.1和V7.2版本中支持异构事务、透明应用切换和对象等技术。
而在1991年的8月,ORACLE中国公司在北京成立。
这一时期也是关系型数据库快速发展的时期,IBM、INFORMIX和SYBASE的数据库发布了多个版本,核心点主要是分布式计算、并行机制、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对象支持等。
1997年到2000年 Oracle发布8和8i版本,前者在企业级应用支持上有较大的进步,引入分区表和RMAN备份恢复管理;后者为Internet computing而设计,支持多层架构的部署。该版本对internet协议进行了原生支持,并在server端支持了java。。
Sybase在96年发布了Sybase IQ产品,这是第一个基于列模式的分析平台。
IBM则在这一时期,产品快速发展:96年发布 DB2 V2.1.2,第一个真正支持 JAVA 和 JDBC,并将DB2 更名为 DB2 Universal Database,又是第一个能够对多媒体和 Web 进行支持的RDBMS;97年,发布了DB2 for OS/390 V5,这是当时唯一能够支持64000个并发用户和百TB级别的数据库产品;98年发布了DB2 OLAP Server,这是与Arbor Software(Hyperion的前身)合作开发的产品,提供了完整的OLAP解决方案;2000年则发布了DB2 Everywhere版本,支持手持设备。
INFORMIX则97年开始走向没落,市场上的失败和公司的管理不当,掩盖了Informix技术上的成功。
Sybase在98年发布了SQL Anywhere 6版本,将java引入数据库;99年则发布旗舰产品ASE V12版本。
2001年,Oracle发布了Oracle9i的版本,这一版本RAC技术走向成熟,提供了单数据库多实例的企业级数据库,同时也内置支持XML,包括XML的存储和查询支持。
这一年,IBM以10亿美金收购了Informix的数据库业务,Informix DB数据库转身成为IBM Informix数据库。
2003年到2006年期间,Oracle发布了Oracle10g版本,命名方式从以往的internet computing计算转向支持企业以低成本的服务器进行网格计算,对企业用户而言,实际体验没有明显变化。但这一版本在数据库的自我管理和优化上有较明显的提升,同时引入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ASM)存储机制,降低了企业在存储管理上的成本。
2004年IBM DB2在TPC 的两项测试中屡次刷新该测试的新纪录,其中在TPC-C 的测试中,超越了每分钟三百万次交易的极限,创造了计算速度领域的新记录。
2005年Sybase发布ASE15版本,06年发布了SQL Anywhere 10。
2007年,Oracle11g版本发布,继续在数据库的可管理、可维护和高可用方面继续提升。08年,Oracle推出了Exadata一体机第一版,与HP合作,算是初次试水,其成功客户案例聊聊可数,在09年则基于收购的SUN服务器,推出其V2版本。在一体机中,Oracle引入了较多的新技术,包括固态存储、InfiniBand、智能扫描等。
2012年Sybase公司被SAP公司收购。
2013年,Oracle Database 12c版本发布,命名由网格计算改为云。在这一版本中支持基于内存的列存储模式、JSON文档存储,数据库云服务,私有云部署和Exadata的云服务等。
2019年,Oracle宣布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但保留销售团队。